第885章 世说新语(2 / 4)

加入书签

他妈猜。

四驴子道:“狗哥,你说的是人话吗?自己说的矛盾吗?先说曹叡不给曹丕完善墓,又说曹丕将甄夫人迁坟,和曹丕葬在一起,我他妈该怎么理解。“

“这俩事,对于咱们来说,是一个事,曹叡没完善曹丕的墓,那陵墓的工地上会有很多的石料残存,如果曹叡给甄夫人合葬,那么,重修墓,也会剩下石料。”

“啥意思?”

“一千七八百年,石头又不会消失,修墓都是上好的石料,裁切好的条石、块石,啥的,那老百姓不得这些石头盖房子,也得腌酸菜时压缸。”

花木兰道:“狗哥说得对,我查了资料,曹丕墓是首阳陵,位置在洛阳市偃师区西北十五公里首阳山南麓,汉魏洛阳城以东,南蔡庄村以西的地区,西晋皇陵区以东,靠近邙山下。”

四驴子咽口水道:“嫂夫人,你给叔叔说不会了,你说的是个啥?”

“笨啊,狗哥的意思是,曹丕墓剩下的石材,可能存在于老百姓房子中,也可能存在于村子的地下,也有可能存在于我说的范围内的古墓中,之后朝代有达官贵人下葬的时候,可能会用到曹丕墓剩余的石材,也可能找老百姓买曹丕墓的石材。”

四驴子呵呵一笑道:“来,狗哥,你给我说说,魏晋的石料和唐朝的石料,有啥不同。”

“雕刻不同啊,魏晋的石雕风格是镜像翻转和反向书写,如果雕刻图案,很多都是中心对称,如果是书写,左边是正常书写,右边则是左边文字的镜像翻转,或者左边是从右到左正常书写,右边则变成了从左到右反向书写。这是魏晋的风格,而唐朝雕刻的大多都是胖娘们,胡服啥的。”

四驴子懵了。

我继续解释道:“还有,佛教传入内地的时期是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那段时间,之后的墓中,很多带有佛教元素,魏晋时期的佛教人物,很多都是高鼻深目的形象。”

“为啥?”

“因为是他妈从西域传过来的。”

这个解释很复杂,随着时间的发展,石刻佛像的形象也有所变化,根据佛像的造型,能大致判断出所属朝代。

我的计划是两边走。

赵悟空他们在山上用探针找大墓,辅助条件是已经发现的墓葬中是否残存魏晋风格的石料。

我们几个则在首阳山这一带走街串巷,逛一逛老村子,也是找魏晋风格的石料,顺便打探一下是否有买卖石料的传说。

以古代的生产力和运输条件来说,石料的移动范围不会太远。

除了石料,我想不出其他的突破点,洛阳山区这一带,像牛逼招苍蝇一样招盗墓贼。

自古中原多灾多难,作为帝都的次数多,战乱也多,哪次朝代更迭也躲不过去战乱。

天灾和战乱都会让人吃不饱饭,吃不饱饭滋生盗墓和逃难。

盗墓,会富贵一拨人,这一波人,会形成大家族和大村子,或者说大姓,一个村子里,某个姓氏的人居多。

当然,也可能是经商富贵或者地主富贵形成大家族,咱只是说盗墓有形成大家族的可能。

而逃难呢,会形成荒废的村子,整个村子的人都走光,不过等年景好的时候,人又会回来,即使不回来,也有新的人在原来的村子基础上修建房子。

为啥?

因为自然村落都是往适宜生存的方向发展。

古代都是以农业为主,良田沃土边上有大村子。

像他妈沙漠地区,也就非洲那帮大老黑愿意在那建村子。

邙山帝王谷附近,有些村子已经传承了千余年,甚至两千年。

村子的追溯只能说个大概,洛阳龙泉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