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 罗知府回京述职(1 / 2)

加入书签

杜尚清看着眼前这乱糟糟的场面,指尖敲了敲案几:

“都吵什么?流民是来寻活路的,不是让你们抢去当工具使的!”

他拿起案上的舆图,笔尖重重点在几处标记着“荒田”“淤地”的地方,“宿清县的荒田划给三千户,县里需及时租给耕牛籽种;

九湾的水泽地划给两千户,须配懂治水的农倌指导;

泗水的桑林分给再分两千户,你们从流民里挑些会缫丝的妇人……”

他一边说,一边在图上圈注,声音沉稳有力:“记住,给他们的不光是荒地,得是能长粮食、能过日子的指望。

谁要是敢克扣籽种、强占他们的收成,破坏了稳定,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帐内霎时静了,那些吵吵嚷嚷的官员看着案上的舆图,脸上的急切渐渐变成了郑重。

他们心里清楚,这些握着锄头的流民,不是任人拿捏的数字,而是能让土地复活的火种。

——只要给他们一方安稳,那六万多双勤劳的手,定能让千里沃野重焕生机,让那些沉寂的村落重新升起炊烟。

————

武川府衙的议事厅内,檀香袅袅,映着满室官员的身影。

罗知府端坐主位,手指轻叩着案上的卷宗,目光扫过众人:

“今日召集各位,是要把府内诸事梳理清楚。眼下南部有流民袭扰,北部有叛军虎视眈眈,咱们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啊。”

话音刚落,黄同知便拱手起身,脸上带着难掩的笑意:

“大人,刚收到涂山县传来的捷报。

——平寇将军杜尚清不仅在那里稳住了流民潮,还从中吸纳了数万劳力,分拨到各县填补空缺。

这可真是一举两得,既消了祸事,又添了人手,南部几个县的荒地,这下总算有指望了!”

厅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赞叹声。

有人抚掌道:“杜将军这手高啊,把流民变成劳力,可比单纯驱赶强百倍!”

也有人点头:“是啊,咱们府添了这些人丁,明年的赋税怕是能增不少。”

罗知府抬手示意安静,目光转向守备张定方:“张守备,北边的河堤防线,还得劳你多费心。”

张定方起身抱拳道:“大人放心!末将已带着一万守备军在白水河沿岸布防,日夜轮班巡视。

沿岸的码头、渡口都设了卡,别说叛军细作,就是一只鸟想偷渡,也得先过了末将这关!”

他声音洪亮,带着股军人的硬朗,“只是近日河水汛期已至,河堤有些地段怕撑不住,已让人加派了人手加固。”

罗知府颔首:“做得好。水患、兵患都得防,半点马虎不得。”

他顿了顿,取出一份文书,“再过几日,本官便要启程回京述职。

按永泰朝的规矩,知府三年一赴京,得向吏部把这三年的行政、财政、司法诸事一一说清。”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郑重起来:“吏部的‘大计’考评向来严格,不光看述职,还得结合督抚的考评。

我不在期间,府内大小事务,就按今日议定的章程来——黄,柳两位同知主理民政,刘督邮,张守备守好北边防线,各县令抓好农桑赋税,谁也不许出纰漏。”

大伙纷纷表态,定会各司其职,守好武川府的安稳。

罗知府看着眼前这班人,心里稍稍安定。

武川府这盘棋,南部已稳,北部虽紧,却也有张定方这员老将盯着。

只要这期间不出乱子,待他从京城述职回来,定能让武川府的境况再上一个台阶。

议事厅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