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你看,你又急!(3 / 6)
/p>
从官场到士林皆是如此。
到了自己洪武后期时,所闹出来的南北榜案,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
而统一说话的标准,并将之给推广开来,让全国都说同一种语言,有着极其强大的意义。
为什么华夏能够成为华夏,为什么每次分崩离析之后,最终还是能够再次统一
为什么华夏能够成为一个整体,打不烂,愈挫愈勇
文化同源,以及秦始皇时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尤其是书同文。
有了这一条,哪怕各个地方的口音并不相通,但是文字却是相同的。
彼此之间,能够通过文字正常的交流,理解并推行朝廷政令。
等而统一口音这事,后面历朝历代也都在做,
一直都有官话存在。
但终究推广的力度还是不行。
会官话的人不多。
众多地方上的寻常百姓,没有几个会官话的。
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形相对封闭的地方。
那说话的口音,更是五八门。
有些相隔百十里,彼此之间所常用的语言,就有着大不同。
这无疑很不利于政策的传播推行,以及民族的融合。
自己一直在洪武正韵上面大做文章,倾注了那么多的心血。
就是想要弄出一个,符合大明的情况,并减少南北之间隔阂的官话出来。
好让南北混为一体,加强南北之间的融合。
毕竟都说一种话,自然而然就会有着,天然上的认同与亲切。
按照自己的想法,这种官话,里面有着很多北方雅音的元素,同时也能兼容南方的语言。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南方的众多官员士人,对此极为排斥。
在修洪武正韵上,哪怕自己再三说出要求。
这些人也会通过他们的办法,进行各种的搪塞。
敷衍自己。
哪怕自己后面杀了人,也一样如此。
自己给出了十分要求,他们能完成一分就不错。
不是说他们不明白事情该怎么做,而是故意不往里面增添太多,中原雅音。
说来说去,还是心里面没有家国天下,依旧还是守着一己之私。
高高在上,从心里鄙夷北方之人。
认为北方长时间被蛮夷所统治,里面的很多人穿胡服,有些还说胡语,行事野蛮粗鲁。
和他们这些江南的风流文人,有些天然的不同
有着上辈子的这些经历在,朱元璋这件事上,不可能重蹈覆辙。
所以,他对着宋濂摇了摇头道:这事儿,宋先生就不要做了。
宋先生年龄也大了,精力有限。
咱不忍心看着宋先生如此操劳。”
让宋濂等人去修,修出来会是一个什么结果,朱元璋可太清楚了。
既如此,他何必要浪费时间,和这些人进行扯皮。
白白的让自己生气,并浪费大量推广洪武正韵的宝贵时间
既然不想做,既然心里面没有大局,不愿意南北混一,那就不要做了。
离了宋夫子这些人,自己也一样能把事给做成了!
什么情况
宋脸心头突的一跳,整个人都有些懵。
他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皇帝果然是准备把自己等人给撇开,让宋讷这个北侉子为主导,修订洪武正韵!
这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一但真的如此,那洪武正韵,可就真的废了!
“陛下,臣虽然年纪大一些了,但身体还是挺不错的,从来没什么大病。
而且,这洪武正韵,关系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