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你看,你又急!(4 / 11)

加入书签

己把孙吾与所纂的《韵会定正》,更名《洪武通韵》,命令刊行。

    取代了洪武正韵。

    可以说,洪武正韵哪怕是到了最后,也没能让自己满意。

    上辈子,自己在这件事情上,耗费了很多的心神。

    而诸多的参与修订洪武正韵的人,为什么会一直修不出来自己,所想要的正韵?

    为什么到了后面,对于自己的要求,会如此之抵触?

    是因为他们听不懂人话,不明白自己的要求,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弄出来让自己满意的洪武正韵吗?

    自然不是。

    而是因为,这看起来简单的官方正韵,实际上背后是大明所存在的南北之争。

    大明南北割裂极其严重。

    上辈子自己通过种种办法,弥合南北,实际上一统南北,建立大明。

    但二十多年下来,南北之间依然是分裂极其严重。

    南人北人,很多事情上都是势如水火。

    尤其是南人,占据着主导的强势地位,那是从心眼里就瞧不起北人。

    这种情况下,北人自然而然,也不会对南人有什么好脸色。

    南人称呼北人为北侉子,北人则称南人为南蛮子。

    可以说是针锋相对,诸多的事情都要分一个南北出来。

    大明以南人为主导,许许多多的南人,完全不把北人,当成本国之人。

    从官场到士林皆是如此。

    到了自己洪武后期时,所闹出来的南北榜案,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

    而统一说话的标准,并将之给推广开来,让全国都说同一种语言,有着极其强大的意义。

    为什么华夏能够成为华夏,为什么每次分崩离析之后,最终还是能够再次统一?

    为什么华夏能够成为一个整体,打不烂,愈挫愈勇?

    文化同源,以及秦始皇时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尤其是书同文。

    有了这一条,哪怕各个地方的口音并不相通,但是文字却是相同的。

    彼此之间,能够通过文字正常的交流,理解并推行朝廷政令。

    等而统一口音这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