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 不是……陛下他来真的啊?!(3 / 7)
sp; 他就知道,这首词拿出来之后,对罗贯中的杀伤力必然特别的强。
是罗贯中根本没有办法抵抗和拒绝的。
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后世时,三国演义作为必读的四大名著之一。
朱元璋对其了解是很深的。
一开始以为这首词是罗贯中所写的,后面才发现并非如此。
是后人将之给添上去的。
而做这首词的,是杨廷和这个包藏祸心,硬生生让朱厚照这个大明少有的有作为的皇帝落水而死的儿子,杨慎在被贬途中所写。
这首词被人给放到三国演义的开篇上面去,简直是神来之笔。
罗贯中事情做的是很好,也很卖力。
把他放在大明日报这事上去,最适合不过,简直就是如今大明第一笔杆子,战斗力格外的强。
对于这样的人,自然是要进行一定的奖赏。
让他在接下来干活更卖力气。
寻常的奖赏都不太好使,朱元璋思来想去,觉得把这首词拿出来奖赏给他最好。
这就叫因人制宜。
最好的赏赐,就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赏赐到人的心坎里去。
现在看罗贯中的反应就知道,自己把这首词拿出来,赏赐给罗贯中,效果比给他升官发财还要好。
这就叫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儿。
“罗先生喜欢就好。
罗先生的功劳,咱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会忘了罗先生出的力气。
这清丈田亩,建立黄册,以及取消人头税,都是国朝大事。
舆论上面一定要做好,不能让人在这上面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把好的给说成坏的。
要务必把这些事情的好处,以及实行的必要性等等都给说清楚。
防止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在这上面乱来。”
“陛下,您请放心,臣回去之后,便再度撰写一些文章,把这事儿向人说明白。
臣准备在三国里面增加一部分情节,讲一讲东汉末年那些世家大族,是如何侵占田亩,隐匿丁口,残害百姓的。
再讲一讲玄德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