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神”是怎样炼成的(2 / 3)

加入书签

的虚空仓库里变出来的,掏书包只是为了不被图书馆的摄像头拍下来而打的掩护,这种动作做起来早已经驾轻就熟。

    竹杯当然是用来装水喝的,竹筒里装的却是茶叶,张贤打算先泡一杯茶晾着再说。这茶原本是张贤老家后山的野山茶,带点甘苦,一直被家里人泡来润喉解渴,张贤移植了几株到山水洞天里,品质又发生了几个档次的升级。这不,刚刚打了开水冲泡,张贤座位的周围空间就充斥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茶味,效果直逼空气清新剂,图书馆里那种积淀了一夜的沉闷味道顿时一扫而空。

    打开电脑,拿出书本,一切准备妥当,张贤开始进入了临阵磨枪模式。首先要复习的自然是这本徐老头主编的教材以及他昨天在最后一节课上划的重点内容,这对于张贤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他逃课的次数不多,就算上课时偶尔发发呆,但以他的记忆力大部分内容在课堂上都记住了。重点内容自然是要死记硬背下来的,但记住这些也只能是混个及格而已,考试时肯定会有徐老头没划定的内容也有划定的内容没考,不过张贤对付这也没有啥问题,无非是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再将整本教材的内容背个仈jiu不离十,这花不了张贤多少功夫。

    然后用电脑连接图书馆的无线网络,进入班里的企鹅群的群共享页面,那里有上几届学长学姐留下的前几年考试的试题,对比分析一下,就能找出一些徐老头出题的偏好,再针对复习一下,把握又多了一分。

    普通学生做到这一步就复习得差不多了,这些内容要差不多花费他们一到两天去死记硬背,所以有的学生就靠着这一两天的突击就算没上过课也可以混个及格不挂科。被誉为“学神”的张贤显然不会止步于此,因为这不过花费了他两个小时的时间罢了。

    这次张贤要做的是登陆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数据库,以作者名搜索徐老头发表的所有论文,好在徐老头是那种重质不重量的学者,发表的论文不是很多,再剔除一些和“旅游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不太相关的,张贤下载了十几篇论文开始仔细研读。通过这些论文可以看看徐老头在这方面的研究课题以及他的研究取向和主要观点,他相信周一的考试肯定有些地方能用得上。

    等论文也看完了,竹筒杯里的茶水也喝得见底了,时间还不到12点,不过早点去吃午饭正好能错过食堂人山人海的高峰期,所以张贤将电脑一关,塞进书包背上就出了图书馆朝食堂而去了,至于书本什么的,就留在桌上占座好了,反正吃个午饭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午饭归来,图书馆空了不少位置,只留下一本本书在那占座,还有不少学生趴在桌上休息的,张贤的精力还比较旺盛,重新泡了一杯茶又继续开始自己枯燥的复习过程。

    不过早上将必看的东西背得差不多了,下午就不用太过于局限了,张贤在书架找了一本关于旅游管理的学术期刊以及几本和“旅游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相关的专著,将这些书堆在桌上就开始浏览起来了。相对于早上需要集中精力来死记硬背或是钻研,下午的这些书张贤都是读个大概,主要是临时扩展自己在这方面的视野,免得考试答题时局限于教材而显得狭隘,所以虽然有好几本书,但是张贤还是看得蛮快,等到差不多晚饭的时候,桌上那厚厚的一沓书已经被他看完了。

    将书本放回原处,一切搞定后也轻松了不少,惬意地喝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