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软件与硬件不匹配(2 / 2)

加入书签

切深刻变革的。

车子路过一个路口时,小四的《小时代》巨幅海报映入了李焕的眼帘,看到海报上的宣传照,李焕不禁无奈的摇了摇头,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热映,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尽管遭遇众多口诛笔伐,却不得不承认,它的影响力已远电影本身。

凭借极度奢华的服装道具和戏剧化的情节,它精准击中了大量年轻观众——尤其是年轻女性,甚至使“闺蜜”

和“撕逼”

成为年度热词。

2o1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5个年头。

三十五年,足够一代人成长。

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孩子们已然成年,他们很可能是百年来批未曾经历大规模战乱与饥荒的中国人。

相比父辈,他们的物质生活已丰富得多。

然而,正因国家在这三十五年间展太快,这一代人也成为社会转型中撕裂度最高、价值观冲突最剧烈的一代。

他们童年时,国家方才初步摆脱贫困;而到2o13年,中国已加迈入信息化社会。

智能手机全面普及,让他们得以瞬间连接整个世界。

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冲击着尚未完全定型的心智,当时不少人忧虑“互联网会毁掉这一代人”

虽属杞人忧天,但互联网的确彻底改变了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状态。

《小时代》所描绘的那个浮华、物欲、关系纠结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映照出这批年轻人内心的部分真实:拜金、浮夸、利己……这些传统价值中曾被批判的元素,此时已能够被公开讨论甚至部分接受,本身就标志着一场静默而深刻的社会思潮变迁。

旧的价值观体系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逐渐瓦解,而新的共识远未建立。

正是在这种迷茫与断裂之中,许多人陷入拜金主义、浮夸表演和利己主义的漩涡。

李焕今年所遇到的舆论危机,恰恰就是这种混乱之下的真实反应,国内的经济已经来到了世界第二,并且已经快的甩开小日子,继续一路狂奔。

可相比于国内经济的快展,国内思潮反而变得更加的混乱且无序,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依旧在宣扬着自己的那一套早已过时的东西。

这种软件和硬件不匹配的情况,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撕裂,李焕只是这个巨大洪流当中的一员而已。

车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李焕轻轻呼出一口气,他必须做一些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