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内力简直是万金油(1 / 2)
等最后一句“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落下,金沐瑶微微喘了口气,脸上带着几分得意:“怎么样?没给金家丢脸吧?”工作人员笑着递过免票凭证:“姑娘厉害!这背诵功底,比不少学生都强。”
林逸走上前,接过凭证的同时,也朝着工作人员颔首:“我也来试试。”没等众人反应,他便开口背诵,声音比金沐瑶更显沉稳,却同样一字不差。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不仅背出了正文,连文末的注解和作者小传都顺带着说了出来,语速平稳却毫无滞涩,仿佛不是在背诵,而是在随口复述刚读过的文章。
游客里有人忍不住惊叹:“这帅哥记性也太好了吧?连注解都记得这么清楚!”金沐瑶也凑到林逸身边,小声嘀咕:“你什么时候背的?我怎么不知道你还会这个?”
林逸低头看她,眼底藏着笑意,仿佛在说:“怎么样...,哥牛逼不!”
林逸指尖轻轻刮了下她的鼻尖,接着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只要想记下来,哥就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你信不。”
说着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免票凭证,自然地牵起金沐瑶的手往里面走去,留下身后游客们一脸惊叹的目光。
踏入滕王阁的瞬间,喧闹的人声仿佛被厚重的木柱与飞檐隔绝在外。脚下的青石板被人来人往的游客磨得光滑,抬头能看见穹顶绘着的“滕王阁序”壁画,青蓝与鎏金交织,仙鹤与祥云在色彩里舒展翅膀,连梁上的木雕都刻着细腻的缠枝莲纹,指尖拂过能触到木质的温润。
金沐瑶放慢脚步,凑到展柜前看玻璃罩里的古卷复刻本,指尖轻轻点着展签上的字:“原来王勃写这篇文章时才二十六岁,也太厉害了吧。”
“不止厉害,还够洒脱。就算现代有好些名人取的名字,都参照了这篇文章里的内容。”林逸站在她身侧,目光落在壁画上“渔舟唱晚”,“俊采星驰”的图景。
“据说他写完这篇文章就离开洪都,在前往那时唐代的交趾郡,也就是现在的“越南”中北部地区,王勃的父亲王福畤当时是交趾县令,负责管理当时唐代岭南到交趾郡的一个县,其治所大致在今越南北部地区。”
“王勃返程落水是因为他在探望父亲后,乘船从交趾返回中原,途经北部湾海域的蓝江入海口附近,也就是今越南义安省宜禄县,经过此地时,遭遇风浪,船只被掀翻,不幸溺海身亡。可惜了。”
金沐瑶闻言轻轻“啊”了一声,再看展柜里的文字时,眼底多了几分惋惜,手指无意识地攥了攥林逸的袖口:“要是能再多写几篇就好了,这么好的文采。”
两人顺着木楼梯往上走,每一层的陈列都各有不同。
一层西厅,有真人硅胶像,重现了王勃参加宴会写《滕王阁序》时的场景。
二层摆着古色古香的八仙桌与圈椅,桌上放着仿唐的青瓷茶具,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在桌布上投下细碎的花影;正厅有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描绘了省份的历代名人。
三层挂着历代文人题写的“滕王阁序”书法作品,行书的潇洒、楷书的端庄、草书的狂放,墨香仿佛顺着纸页漫进空气里。金沐瑶停在一幅行书作品前,指着“落霞与孤鹜齐飞”那句,眼睛亮起来:“你看这个字,写得好有劲儿!”
等爬到顶层时,江风恰好从敞开的窗洞钻进来,带着江水的湿润拂过脸颊。金沐瑶快步走到窗边,手扶着木质栏杆往下望——赣江像一条碧色的绸带铺在脚下,江面上的游船变成了小小的白点,远处的赣江大桥横跨江面,车流像细小的光流缓缓移动。
她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连带着天边渐渐染上橘色的云层一起框进镜头:“你快来看!晚霞真的要来了!”
林逸走到她身边,顺着她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