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先见之明(2 / 3)
礼了。再说看人家一身中山装应该是做文职工作,能在今天这种场合随意进出后台的,不是来自政府就是来自报社,都不能得罪。
“你好,秦先生。”
双方都不是容易冷场的性子,很快就台前幕后的工作聊了起来,她还在对方好奇下介绍了校内的近期活动。
不过,她知道这些都不是对方的主要目的,耐心十足的又陪着东拉西扯了一会儿,从写过的文章到作过的诗,连喜欢的作家和对目前国际局势的一些看法也相互做了交流,比较敏感涉及到国内政治倾向的内容倒是没聊。
“我听说提议举办这次援助难民措施的发起人是你?”
越明珠心说总算来了。
“各省各市有关难民救助的往年调查报告听林校长说也是你整理的......”前面正好传来夹杂着话筒滋滋滋的声音,这边听的不是很清楚,但从中气十足报出来的一连串数字不难听出讲的正是他们谈到的内容,很快外面掌声雷动。
前方热闹的礼堂,周围行色匆匆的同学,将两人沉默的氛围衬出一丝冷清。
秦英将目光放在她身上,“不会觉得不公平吗?”
“我不是为了追求个人公平才到这里来的。”
“那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让绅商的善款、百姓的捐赠、政府的补助尽可能公平的出现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她不介意说的更明白一点,这也是在知道这次活动由政府和民间慈善机构接手后全体学生会干事的共识。
她早就猜到可能会有人来试探。
秦英闻言,沉默一瞬。初见她时只觉得她身上有种十分内敛文秀的气质,想不到举止言谈如此扣人心弦:“无论是赈济灾民还是救伤助残都需要钱,独我一人能做的微乎其微,否则也不会求助同窗。可就算是集全校之力又如何能抵过长沙政府和善堂联合出手。”
“散放米粮、寒衣,治病和提供庇护所,无一不难,唯有上行下效才是恒久之道。”
“如果没有政府和善堂插手,单凭我和同学又能坚持到几时?”她缓了口气,:“全国需要救济的地区放眼望去比比皆是,触目惊心。由政府带头民众紧随其后,上下一心才是民心所向。”
“天灾人祸年年有,生死无常,赈不完的灾,救不完的人,既然如此...”想起来长沙这一路的光景,越明珠半是期盼半是释然:“那就让天下人来管天下事。”
“天下人管天下事......”
最后,那位不知是在政府就职还是在报社工作的秦先生自言自语的离开了,只是离开前看她的眼神怪怪的,不像欣赏也不像感动,倒像是在看什么天外来物。
越明珠一头雾水。
怎么啦,她自认发挥的还不错。从表情到语气再到说辞,不是都很符合时下新青年的进步思想吗?不是很大公无私很真善美吗?
既夸了政府又夸了民众,谁都没得罪啊。
不管这个秦英是哪边人,自己这个回答可以说得上是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吧。
算了,讲那么多话弄得她口干舌燥。
在角落的椅子上重新坐下,越明珠懒得细想下去,不如休息。
坐了一会儿有点犯困,打着哈欠正想曲冰她们什么时候能忙完,察觉到气氛有点不太对,顺着周边人隐晦的目光看过去,她目光一怔,忽地笑了出来。
陈皮来了。
怪不得她俩走之前千叮万嘱让待着别动,原来那个眨眼是暗藏玄机。
从前陈皮在码头浑浑噩噩的日子过久了,乍一看他这个人会有些木讷,否则也不会连小孩都敢朝他扔石头骂他是要饭的。可自打跟黄葵大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