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潜龙在渊第二十九章 袍哥(4 / 5)
”明末清初志士顾炎武、王船山、曾耀祖等人暗中联合志同道合的汉族人,搞民间秘密组织,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在巴蜀一带组织了民间力量反抗清庭始叫做“汉留”意思就是从从汉朝遗留下来的精神气节,但是巴蜀这边的读书人少,很多不明白“汉留,的意思,就有人干脆根据《三国演义》的那一段把这个组织改若叫“袍哥”这样就朗朗上口,浅显易懂了,而且把关二爷的忠义放在了第一位,兄弟们都要遵行
方宝默默的听着,“嗯,小了一声道:“那袍哥的具体规矩又是些什么?
。
柳昭道:,“袍耸的形成非常复杂,除了顾炎武他们最开始组成的“汉留,组织,后来陈近南成立了天地会,成了全国最大的反清力量,而其中有一个分支叫做“哥老会小流入了巴蜀,融入了“汉留,之中,才正式改名叫袍哥的,天地会后来渐渐换名为洪门,所以袍哥的规矩和洪门有些相同,不过又加入了些本土的东西
顿了顿,他接着又道:“当袍哥也叫嗨袍哥,以义字当头,因此也叫“兄弟道”以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孝、悦、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信条。联络的聚点,最初叫“山头”“香堂”随着参加的会众日益增多,才由山头、香堂改为“码头”每个码头分为仁、义、礼、智、信五个堂口,仁字旗下是社会上有面子、有地位的人物,义字旗下是有钱的商家,礼字旗下是工厂的工人,智字旗下是城里的测字、算命、跑堂、道士、兵卒等,而信字旗下则是农民,但过去的规矩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说娼妓、烧水烟、修足匠、搽背、理发、戏子等类人,都规定不能参加袍哥,还有搞盗窃的,母亲再嫁的,也不能参加袍哥,这些到现在自然不适用了。”
方宝越来越有兴趣了,道:“那袍哥的组织结构是怎么样的?。
柳昭道:“几乎和洪门相同小最上面是总舵把子,又称老爷,然后把每一个区域,也就是码头分为十排,头排称为大爷,除了一个管事的舵把子之外,还有专司赏罚的“执法大爷”另外还可以设不愿意管事。但有名气有本领的“闲大爷”而二排只有一个人,称为“圣贤二爷”这是大家推举出来的正直,重义守信的人,主要是周旋调节兄弟之间的内部事宜,三排则是一位“当家三爷”专管内部人事和财务收支,尤其在开香堂时,负责安排规划各类事务,这是一个全码头的重心人物
。五排称“管事五爷”分“黑旗管事”“红旗管事”帮办管事”“闲管事”黑旗管事必须熟悉袍哥中的规模礼节、办会时,由他掌管礼仪,唱名排坐,和传达舵把子的吩咐。红旗管事专管外交,负责接待三山五岳,南北哥弟,在联络交往中,要做到来有接,去有送,任务相当复杂。五排以下,还有六排的“巡风六爷”在办会期间或开设“香堂,时,他便专司放哨巡风,侦查官府动静,负通风报信的专责,八排九排的人,平时专给码头上各位拜兄跑腿办杂事,一到开设香堂的会期,这些人最为忙碌,听从当家三爷的支配提调,全码头就靠这些人上下跑跳,十排又称“老么”有凤尾老么、执法老么、跑腿老么小老么之分。凤尾老么是大爷或者三爷的儿子,如果有真本领服众,由二爷开会推荐,可以“一步登天嗨大哥,直接继承父亲的位置。制裁叛徒充当杀手做厮杀之事的是执法老么,跑腿老么就是一些一般不参加厮杀,做跑腿杂务的。而最底级的就是才入门的,称为小老么。”听柳昭说了袍哥的结构,方宝忍不住道:“老柳,不是有十排吗,怎么没有四排和七排?”
柳昭道:“据说有一段故事小康熙年间,陈近南在四”雅州开山立堂时,有四排大爷方良宾背盟叛约,暗向建昌镇告密,镇台马床庚率兵围捕,陈近南改装逃走。后来又有胡四、李七背弃盟约,密告官府,出卖弟兄,被本山头派人暗中诛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