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迎风搏浪稳舵前行(3 / 4)

加入书签

发展,还要靠你们自己转型。比如,能不能利用这段时间,研发一些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面料?或者打造自己的品牌,开拓国内市场?”

李明远备受鼓舞:“秦市长,您放心!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就有底气了!我们已经在规划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也在尝试做跨境电商。一定咬牙挺过去,谋求新发展!”

第四幕:化危为机 布局未来

政策的及时雨,稳住了市场主体的预期,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秦风的眼光看得更远。他意识到,这场外部冲击,虽然带来阵痛,但也为江泉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未来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和“倒逼动力”。

在一次经济工作专题会议上,他对各部门负责人说:“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当‘救火队长’。要利用外部压力,顺势而为,推动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他提出新的战略方向:

一是强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支持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改造生产流程、优化供应链、开拓线上市场。这次疫情和外部冲击,凸显了数字化转型的极端重要性。”

二是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力度。这些产业受外部周期影响相对较小,是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三是引导传统产业“凤凰涅盘”。 “利用纾困资金和政策的导向作用,迫使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企业要么转型,要么淘汰。把有限的资源要素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领域。”

在他的推动下,江泉市迅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设立了专项引导基金,举办了一系列“云招商”、“云签约”活动,吸引了一批高质量的科创项目落户。

第五幕:信心重塑 扬帆远航

两个月后,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见效和全球经济的微弱复苏,江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企业稳岗率稳步回升,部分企业订单开始恢复,消费市场逐渐回暖,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的信心指数止跌回升。

在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数据虽然仍不容乐观,但已经出现了向好的苗头。

刘玉凤汇报:“社保减免和稳岗返还政策,已为全市企业减负超过亿元,惠及职工万人。大规模裁员的风险基本解除。”

张伟兴奋地补充:“更重要的是,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了!这段时间,有家企业启动了技术改造项目,个新兴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危机倒逼出了新动能!”

那位曾经愁眉不展的东方纺织集团李明远董事长,作为企业代表发言时,语气已然不同:“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不仅稳住了队伍,还成功开发了新产品,拿到了国内几个大品牌的订单。我们坚信,经过这场风雨,企业会更具竞争力!”

听着汇报,秦风欣慰地点点头。他总结道:“这场外部风浪,是对我们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沉着应对,措施精准,就能够有效对冲风险,甚至化危为机。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极端重要性。”

他望向窗外,江泉的天空依然广阔。“风雨过后,见彩虹。经过这场洗礼,江泉的经济肌体将更健康,产业结构将更优化,抵御风险的能力将更强。我们要坚定信心,按照既定的转型升级路线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外部风浪未能阻挡江泉前进的航船。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精准施策下,这艘航船稳住了舵轮,调整了风帆,正迎着风雨后的曙光,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更深水域,破浪前行。

喜欢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