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迎风搏浪稳舵前行(2 / 4)
情况汇报勾勒出一幅严峻的图景:需求不足、成本上升、融资困难、预期转弱,四重压力叠加。
听取汇报后,秦风没有慌乱,他沉稳地分析道:“同志们,困难是现实的,但我们要看到,这场危机中有‘危’也有‘机’。外部压力倒逼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过去那种过度依赖低成本、大进大出的模式难以为继了。现在,正是我们引导企业苦练内功、加快转型的最好时机!我们的应对策略,不能是简单的‘大水漫灌’,而要精准滴灌,既要‘救急’,更要‘促转’!”
他提出了应对危机的核心原则:“我们的目标是:稳就业、保主体、促升级、拓市场! 四管齐下!”
与会人员围绕这个核心,展开了热烈讨论。
人社局局长提出:“当务之急是防止大规模裁员。建议立即启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利用生产淡季提升员工技能,为企业转型升级储备人才。”
税务局局长表示:“可以研究对困难企业实行阶段性税费减免、延期缴纳,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和服务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融办主任建议:“迅速组织银企对接会,鼓励金融机构对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并给予优惠利率。是否可以设立市级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
商务局局长着眼长远:“要大力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举办线上线下展销会。同时,鼓励企业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张伟副市长强调产业升级:“纾困资金和政策的导向要明确,优先支持那些有技术改造意愿、有研发投入、致力于品牌建设的企业。要把这次危机作为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契机。”
刘玉凤常务副市长则关注社会政策托底:“要密切监测就业市场动态,对确实失业的人员,要确保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提供免费的再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坚决守住民生底线。”
经过充分讨论,一套针对性强、长短结合的综合施策方案初步形成。
第三幕:快速响应 政策护航
紧急会议结束后,秦风团队展现了高效的执行力。当天下午,市政府官网和各大媒体平台就发布了《江泉市关于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彰显了透明和急迫感。
仅仅三天后,经过完善和法定程序,《措施》正式颁布实施,被称为“江泉纾困十条”。其核心内容包括:
加大稳岗支持: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返还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100%。
减轻税费负担: 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小微企业,免征一定期限的增值税;对其他困难企业,延期缴纳所得税、社保费。
强化金融扶持: 设立**亿元中小微企业纾困周转资金池,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订单贷”、“信用贷”等创新产品。
刺激市场需求: 发放一定规模的“消费券”,定向支持本地餐饮、零售、文旅等行业;政府优先采购本地优质产品。
支持转型升级: 对企业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出口转内销等项目给予最高30%的补贴。
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政策出台后,秦风带领刘玉凤、张伟等市领导,马不停蹄地走访重点企业,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现场解读政策,听取反馈。
在东方纺织集团,秦风对李明远董事长说:“李董,政策有了,关键要用好。政府帮你们缓解眼前困难,但长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