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宗教之事(3 / 4)
与墨索里尼的条约,那么未来教会背负的十字架,必将沉重到难以承受。”
“......!”
汉斯这一句话,让当年亲手签署《拉特朗条约(patti Lateranensi)》的庇护十一世浑身一震。
拉特朗条约换得了梵蒂冈的独立,可若因为与法西斯的纠葛而失去信徒的心,那份独立又有何意义?他怎能不惊?
更何况,汉斯所言并非威胁,而是确凿的事实,这关乎关系到整个天主教的未来走向。
天主教徒的分布范围远远不止于西班牙,德国、奥匈帝国的旧地都有大量信徒,而庇护十一世自己曾经担任宗座外交官时所驻节的波兰,其民众对天主教的虔诚程度更是如火一般炽热。
至于如今已经转而投向同盟国阵营的法国和意大利,情况就更不必说了。
即便教廷一直声称自己保持“政治中立”,但如果任由弗朗哥与西班牙教会相互勾结、狼狈为奸,那么同盟国阵营中的广大信徒们肯定会第一个对教会表示无法容忍。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浪潮中,罗马天主教的影响力本来就已经逐渐式微,如果再失去民心,那么等待教会的必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汉斯心中暗自冷笑:在原本的历史进程中,你们这些教会高层不也是在三十年后,借助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亲手斩断了与弗朗哥之间的联系吗?如今我只不过是将这一事件提前了数十年而已。
“唉......我明白了。”
漫长沉默后,庇护十一世终于艰难开口。
“为人类的普世和平,为上主托付教廷的使命,若有能做之事,圣座必不推辞。”
这一刻,他选择了未来。
......
“很好,诸君。现在是我们亲手再现威灵顿公爵击败安德烈·马塞纳与让·德迪厄·苏尔特、解放伊比利亚半岛的壮举之时。全军,开始进攻。”
“遵命,长官!”
自从攻占巴利阿里群岛过去数日,1936年10月12日。
伴随着西班牙远征军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Alexander of tunis)的一声令下,时隔整整一百三十年,第二次伊比利亚半岛大战正式揭幕。
隆隆炮声震动天野。
英军以瓦伦丁坦克、十字军坦克,还有刚刚列装的“丘吉尔”重型坦克为先锋,向加利西亚、卡斯蒂利亚—莱昂、埃斯特雷马杜拉、安达卢西亚诸地推进。
其后,是印度军、南非联邦军等英联邦诸军,以及葡萄牙军队齐声怒吼。
至于“丘吉尔”坦克,可以说正是此刻英国钢铁工业的象征,其厚重装甲与坚韧如同这个帝国本身。
“诸位,久等了。把西班牙侵略者从我们的土地上赶出去!”
“真主至大——!!”
与此同时,在摩洛哥也吹响了反击号角。
阿卜杜勒·克里姆统帅的里夫共和国军北上,杀向被西班牙占领的海岸。
随军同行的,是利比亚的柏柏尔志愿军,他们的首领正是那位在历史上让意大利殖民者头疼不已的沙漠雄狮奥马尔·穆赫塔尔(omar al-mukhtar),为援助里夫而再次举起武器。
而更让马德里胆寒的是,奥斯曼军队也踏上了这条旧帝国荣光与复仇交织的道路。
“这次,终算能站在正义的一方,堂堂正正地作战了。”
“讽刺,却真实。”
“无论如何,为了弥补各自祖国犯下的罪过,也要奋力一战。勒克莱尔司令。”
“嗯,梅塞司令。马德里见。”
巴利阿里战役后在马略卡岛整装的勒克莱尔法军,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