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何太后(3 / 4)

加入书签

隅顽抗;民间更是民不聊生,流民四起,王朝的统治基础早已崩塌。

临朝后的何氏,首要任务是稳定政局。

她沿用了此前的“平衡策略”,一方面任命何进为录尚书事,让其总揽朝政,继续依靠外戚势力巩固皇权;另一方面,她依旧没有同意何进诛杀全部宦官的请求,只处死了策划“废长立幼”的蹇硕等少数宦官,试图安抚宦官集团,避免宫内动荡。

但此时的何进,早已不满足于“与宦官共存”,他认为宦官一日不除,外戚权力便一日不稳,甚至暗中联络外地军阀董卓,令其率军入京,以“清君侧”的名义逼迫何氏同意诛杀宦官。

何进的这一决策,彻底打破了朝堂的脆弱平衡。

宦官集团得知董卓即将入京的消息后,深知自己必死无疑,决定先发制人。

他们以何氏的名义召何进入宫,在宫门内埋伏刀斧手,将何进当场斩杀。

何进被杀的消息传出后,其部下袁绍、袁术等人怒不可遏,率军冲入皇宫,对宦官展开了无差别的屠杀,无论老幼,只要是宦官,皆难逃一死,甚至连面有胡须的官员都被误杀,皇宫内血流成河,宦官集团被彻底剿灭。

这场“宫变”,让何氏失去了兄长的支持,也失去了制衡各方势力的工具。

更致命的是,她召来的“外援”董卓,已率军抵达洛阳城外。

董卓本是凉州军阀,素来野心勃勃,见洛阳城内混乱,便率军长驱直入,迅速控制了京城的兵权。

董卓进入洛阳后,第一件事便是干预皇位继承——他认为汉少帝刘辩“懦弱无能”,而陈留王刘协“聪慧过人”,更适合当皇帝,于是逼迫何氏同意废黜刘辩,改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作为刘辩的生母,何氏自然坚决反对废帝,但此时的她,早已失去了与董卓抗衡的力量。

董卓手握重兵,在洛阳城内肆意妄为,根本不将这位“皇太后”放在眼里。

为了彻底清除障碍,董卓不仅废黜了刘辩,还以“何氏曾毒杀王美人,有失妇德”为由,将其迁往永安宫,剥夺了她的临朝权力。

何氏从临朝称制的太后,一夜之间沦为任人摆布的囚徒,她曾苦心维系的权力与地位,在军阀的铁蹄下,脆弱得不堪一击。

被迁往永安宫的何氏,深知自己的命运已不由己。

她看着自己的儿子刘辩被废为“弘农王”,被董卓软禁在宫中;看着董卓在洛阳城内烧杀抢掠,肆意践踏皇权;看着曾经繁华的帝都,在军阀的混战中变得残破不堪。

这位曾试图在权力旋涡中寻求安稳的女性,终于明白,在王朝覆灭的大势面前,个人的权谋与挣扎,终究只是徒劳。

董卓虽暂时没有对何氏下杀手,但也从未放松对她的监视。

他深知何氏作为“前太后”,仍有一定的号召力,若留下她,恐生后患。

初平元年(190年),各地军阀以“讨伐董卓、匡扶汉室”为名,组成讨董联军,逼近洛阳。

董卓见联军势大,决定迁都长安,以避其锋芒。

在迁都之前,他为了彻底消除隐患,下令处死何氏与废帝刘辩。

关于何氏的死因,史书记载略有差异。

《后汉书·皇后纪》记载,董卓“使郎中令李儒进鸩于弘农王,曰:‘服此药,可以辟恶。’王曰:‘我无疾,是欲杀我耳!’不肯饮。

强饮之,不得已,乃与妻唐姬及宫人饮宴别。

酒行,王悲歌曰:‘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因令唐姬起舞,姬抗袖而歌,泣下呜咽。

王谓姬曰:‘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