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张让(3 / 5)
助军队,只求陛下能赦免臣等的罪过,让臣等能为国家效力。”
灵帝本就不舍得杀张让,见他愿意捐钱,又哭得可怜,顿时心软了,连忙扶起他:“张常侍不必如此,黄巾之乱与你们无关,是那些贼寇不知好歹。你能有这份心,朕很欣慰。”
张让趁热打铁,又提议:“何大将军主张派大军镇压,臣觉得可行。但地方豪强招募私兵,恐会后患无穷,不如让朝中大臣担任地方州牧,既能统兵平叛,又能牵制豪强。”
这提议看似为国家着想,实则是张让的权谋——他知道何进是外戚,与世家关系密切,地方豪强招募私兵,只会壮大何进和世家的势力。
而让朝中大臣担任州牧,其中不乏他的亲信,这样既能掌控地方兵权,又能制衡何进。
灵帝觉得张让说得有道理,立刻准了,任命皇甫嵩、朱儁为左、右中郎将,率军镇压黄巾军,又派大臣担任冀州、幽州等州的州牧。
接下来的两年里,张让一边在京城辅佐灵帝处理政务,一边暗中掌控平叛进度。
他给皇甫嵩、朱儁的军队提供粮秣,却又暗中限制他们的兵力,不让他们太过功高震主;他让亲信州牧在地方招兵买马,却又嘱咐他们“不可擅自行动”,必须听从朝廷号令。
中平三年,黄巾起义终于被镇压下去。可张让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
经过黄巾之乱,地方州牧拥兵自重,何进的势力也越来越大,而灵帝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他开始加紧布局——他让侄子张奉掌控太医署,密切关注灵帝的病情;让养子张朔在野王县囤积粮食和兵器;还暗中联络骠骑将军董重(灵帝母董太后的侄子),想借助董氏外戚的力量,制衡何进。
可张让没想到,他的这些布局,反而加速了乱局的到来。
董重与何进素来不和,两人因为权力争斗,矛盾越来越深;而地方州牧中,董卓等野心家早已看穿了朝廷的虚弱,暗中等待着进京夺权的机会。
中平六年四月,汉灵帝驾崩于嘉德殿。
临终前,灵帝把张让叫到床边,托付他辅佐皇子刘协(陈留王)登基。
张让含泪答应,心里却清楚,这是他一生中最凶险的时刻——何进是皇子刘辩(何太后之子)的舅舅,必然会拥立刘辩,而自己受灵帝遗命辅佐刘协,注定要与何进为敌。
灵帝驾崩的当天,何进就率领禁军进驻京城,拥立刘辩为帝,是为汉少帝。
何进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想诛杀十常侍——他早就看不惯张让等人专权,如今有了兵权,自然要除之而后快。
袁绍、袁术兄弟也劝何进:“十常侍祸乱朝政多年,如今灵帝已死
正是诛灭他们的好时机,若不除之,后患无穷。”
张让得知消息后,连夜召集赵忠等宦官商议。
赵忠等人吓得浑身发抖,提议逃到地方投奔亲信。
张让却摇了摇头:“逃是逃不掉的,何进掌控京城,我们根本出不了洛阳。如今唯一的办法,是求何太后帮忙。”
他知道何太后当年能当上皇后,多亏了十常侍的帮忙,便带着赵忠等人,跪在何太后面前,哭着说:“臣等跟随先帝多年,从未有过二心。如今何大将军要杀我们,求太后看在先帝的面子上,救救我们。”
何太后本就对何进专权有所不满,又念及当年的恩情,便答应保护张让等人。
她召来何进,斥责道:“先帝刚驾崩,你就想杀先帝的旧臣,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何进不敢违抗太后,只能暂时放弃诛杀十常侍的念头,可心里却更加坚定了除宦官的决心——他暗中联络董卓,让董卓率军进京,想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