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田丰(8 / 8)
年在太尉府任职时的抱负,想起了袁绍当初礼贤下士的场景,想起了自己为袁绍集团制定“先固河北”战略时的意气风发,也想起了自己多次劝谏袁绍却被拒绝的无奈与悲愤。
他一生忠于袁绍,鞠躬尽瘁,为袁绍集团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最终因为直言劝谏而落得如此下场。
田丰长叹一声,对使者说:“我田丰一生智谋过人,却未能遇到明主,今日之死,非我之过,实乃袁绍之过也!我死之后,还望你转告袁绍,若他仍不知悔改,继续刚愎自用,袁绍集团迟早会走向覆灭!”
说完,田丰举起宝剑,毫不犹豫地自刎而死,一代智士,就此陨落,时年约五十岁。
田丰死后,冀州百姓无不悲痛惋惜,不少士人甚至自发为田丰举办葬礼,纪念这位忠心耿耿的谋士。
而袁绍集团内部,也因田丰的死而更加人心涣散,不少谋士与将领见袁绍如此昏庸寡恩,纷纷暗中联络曹操,准备投降。
审配、郭图等人虽然除掉了田丰,却未能挽救袁绍集团衰落的命运,反而因为互相倾轧,进一步加速了袁绍集团的覆灭。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因官渡之战的惨败而忧愤成疾,最终在冀州病逝。
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互相攻伐,曹操趁机率领大军北上,先后击败袁谭、袁尚,攻占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之地。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击败袁尚与乌桓的联军,袁尚逃往辽东,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斩杀,袁绍集团彻底覆灭。
田丰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是一位极具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其为袁绍制定的“先固河北,再图中原”战略,精准地把握了当时天下局势的发展趋势,帮助袁绍在短短数年之内成为北方霸主;他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谋士,即使被袁绍打入大牢,仍心系袁绍集团的命运,多次上书劝谏袁绍,希望能够改变袁绍集团的命运。
然而,他的才华与忠诚,最终却未能得到认可,反而成为了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袁绍集团的悲剧。
在汉末三国时期,谋士的命运往往与主公的性格紧密相连。
荀彧、郭嘉辅佐曹操,因其“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一代名相、名谋;诸葛亮辅佐刘备,因其“三顾茅庐、信任不疑”,得以实现“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而田丰辅佐袁绍,却因其“刚愎自用、多疑寡恩”,最终落得个“忠言逆耳、狱中殒命”的下场。
由此可见,即使拥有顶尖的人才,若主公不能虚心纳谏、知人善任,最终也只能走向失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