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张任(3 / 4)

加入书签

统猝不及防,被乱箭射中,当场身亡。

《三国志·庞统传》记载:“先主痛惜,言则流涕”,足见这一战对刘备军的打击之大。

落凤坡的胜利让益州军士气大振,但张任深知这只是暂时的胜利。

刘备在失去庞统后,急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援军入蜀,雒城的压力陡增。

不久,张飞率军攻克江州(今重庆),赵云平定江阳(今四川泸州),诸葛亮则沿水路西进,对雒城形成合围之势。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局势,张任并未退缩。

他一方面派人向成都求援,另一方面加强城内防御,甚至组织百姓参与守城。

他还发明了一种“连环弩”,能一次发射十支箭,极大地增强了守城火力。

在一次战斗中,张飞亲自擂鼓助威,率军猛攻西门,张任亲自登上城楼指挥作战,身中数箭仍不肯退下,其忠勇之态令士兵们深受感动,纷纷拼死抵抗。

然而,寡不敌众的局面终究难以逆转。

随着时间的推移,雒城的粮草逐渐告罄,士兵们疲惫不堪,不少人开始动摇。

主帅刘璝主张投降,与张任发生激烈争执。

张任怒斥刘璝:“我等受主公厚恩,当以死报国,岂能屈膝投降!”

他下令将主张投降的将领斩首示众,暂时稳住了军心,但雒城的陷落已只是时间问题。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刘备军对雒城发起总攻。

诸葛亮设计用云梯从北门强攻,吸引守军注意力,同时派张飞率精锐从东门的薄弱处突破。

张任虽奋力抵抗,但兵力不足,防线最终被撕开一道缺口。

刘备军蜂拥而入,雒城失守。

张任率残部与敌军展开巷战,他手持长枪,奋勇杀敌,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他自己也多处受伤,浑身是血。

但他仍不肯投降,继续与敌军拼杀,直到力竭被擒。

当士兵将他押到刘备面前时,这位满身伤痕的将领依然昂首挺立,眼中毫无惧色。

刘备素来爱惜人才,见张任勇武忠诚,便想招降他。

他亲自为张任松绑,好言劝道:“卿乃当世名将,奈何追随刘璋这样的庸主?若肯归降,我必委以重任。”

张任却冷冷地说:“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生为益州人,死为益州鬼,岂能降贼!”

刘备并不甘心,又许以高官厚禄:“若肯降,当表卿为广汉太守,总领蜀地军政。”

张任厉声回绝:“我受刘璋厚恩,岂能背主求荣?今日被擒,唯有一死,休想让我屈膝!”

他的言辞激烈,态度坚决,让刘备身边的将领都怒不可遏,纷纷请求将他斩首。

刘备见张任心意已决,知道再劝无益,心中虽有不舍,但也敬佩他的气节。

最终,他叹息道:“卿既不降,我也不强求。念你忠勇,允你全尸。”

张任听后,面向成都方向叩首三拜,说道:“臣不能保全益州,愧对主公!”

随后从容就义。

张任的死,让刘备军中不少将领感慨不已。

诸葛亮曾评价:“张任之忠,胜于吕布之勇。”

刘备也为未能招降他而惋惜,下令将其厚葬于雒城金雁桥侧。

如今,四川广汉仍有张任墓,墓碑上刻着“汉将军张任之墓”,墓前的石马石羊虽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守护着这位孤臣的忠魂。

张任的一生,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没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甚至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的笔墨。

但他以“宁死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