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张秀(3 / 4)
貌出众,而且知书达理,深得张济的宠爱。
张济死后,邹氏一直守寡,在张绣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她不仅是张济的遗孀,更是张绣维系凉州兵团结的精神象征之一。
在注重宗族荣誉的凉州兵眼中,曹操纳邹氏为己有,不仅是对张济的侮辱,更是对整个张绣集团的挑衅。
张绣得知此事后,气得浑身发抖,他对心腹说:“曹操欺我太甚!我降他是为了保全将士性命,他却如此侮辱我叔父,士可忍孰不可忍!”
此时,张绣的首席谋士贾诩劝他冷静:“曹操势大,不可轻举妄动,不如先隐忍,再寻时机。”
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开始联络心腹,密谋反曹。
为了确保突袭成功,张绣与贾诩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他们先是向曹操请示,说麾下的凉州兵多为骑兵,铠甲沉重,在城内居住不便,请求移营到城外,曹操没有怀疑,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然后,张绣又以“士兵甲胄过重,搬运困难”为由,请求允许士兵在移营时携带武器,曹操也答应了。
同年夜里,张绣率部以“移营”为名,向曹操大营靠近。
当距离曹营只有一箭之地时,张绣一声令下,凉州兵突然发起猛攻。
他们骑着战马,手持长枪,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曹营。
毫无防备的曹军顿时陷入混乱,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来不及披甲持械,便被凉州兵斩杀。
曹操的长子曹昂见情况危急,立刻率亲兵掩护曹操撤退。
他将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说:“父亲乃天下之主,不可有失!”
自己则手持长刀,与曹安民一起堵住营门,奋力抵抗。
凉州兵如潮水般涌来,曹昂、曹安民终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
曹操的猛将典韦负责守卫中军大营,他见敌军来袭,手持双戟,站在营门处奋力厮杀。
典韦力大无穷,双戟挥舞得如风车一般,每一挥都能打死数名凉州兵,凉州兵一时不敢上前。
张绣见状,命人从侧面偷袭,用箭射向典韦。典韦身中数十箭,仍死战不退,最终力竭而亡。
曹操在曹昂等人的掩护下,趁乱逃出了宛城,但他本人也在逃亡中被流矢射中,险些丧命。
这场“宛城之变”,成为曹操军事生涯中最惨痛的失败之一,也让张绣的名字响彻中原。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事后痛哭流涕,说:“吾失长子、爱侄、爱将,皆因一时之过也!”
反曹之后,张绣与曹操彻底决裂,他转而与刘表结盟,屯兵穰城,多次抵御曹操的进攻。
在一次战斗中,曹操亲自率军攻城,张绣登上城楼指挥防御。
他见曹操在城下督战,便拿起弓箭,一箭射向曹操,险些将其射中。
曹操大怒,下令猛攻,但穰城城防坚固,张绣又指挥得当,曹军久攻不下,只好撤退。
在另一次战斗中,张绣曾单枪匹马闯入曹营。
当时曹军正在追击张绣,张绣却突然调转马头,冲入曹军阵中。
他手持长枪,如入无人之境,枪挑曹操麾下数员大将,吓得曹操不敢轻易出战。
经此一役,“北地枪王”的名号传遍天下,张绣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
张绣与曹操的对抗持续了数年,双方互有胜负。
然而,随着袁绍与曹操的矛盾日益激化,天下格局逐渐演变为“袁曹争霸”,张绣的处境变得愈发微妙。
袁绍占据河北四州,兵多将广,实力雄厚;曹操控制中原,挟天子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