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吕范(2 / 4)

加入书签

这话软中带硬,陈掌柜脸色发白。

他知道孙策的军队纪律严明,但真饿急了,谁也说不准。

权衡之下,只得乖乖交出粮草。

到了吴郡,盐商更滑头,说定金早已花光。

吕范便每日坐在盐铺门口,见有客人来就叹气:“这么好的盐,可惜老板欠着军饷不还,万一被官府查抄,买了盐的怕是也要受牵连。”

三日后,盐商终于扛不住,乖乖把钱送了过来。

当吕范带着粮草回到军营时,孙策亲自迎出帐外:“子衡(吕范字),你这本事,比上阵杀敌还管用!”

吕范却正色道:“军无粮草,何以征战?范不过是做了分内事。”

他顿了顿,从怀中掏出一本新账簿,“我还记下了各郡的商户家底,将来征收赋税,也能心里有数。”

孙策接过账簿,见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谁家有多少田产,谁家开了几间作坊,甚至连谁家藏着私盐都标得清清楚楚,不禁感叹:“有你在,我再无后顾之忧!”

此后,吕范成了孙策的“钱袋子”。

他不仅管粮草,还负责清点战利品、安抚降兵家属,甚至能凭着一本账簿算出敌军的虚实。

建安五年,孙策攻打陈登,久攻不下,吕范翻看陈登的粮草记录,忽然道:“陈登的粮草最多还能撑十日,咱们围而不攻,他必自乱。”

果然,七日之后,陈登军中出现逃兵,孙策趁机破城。

庆功宴上,孙策举杯道:“此战之功,子衡当居首!”

吕范却将酒杯放下:“破城易,守城难。陈登在广陵经营多年,商户多与他勾结,我已查清账目,该罚的罚,该赏的赏,才能让百姓归心。”

他说干就干,贴出告示,凡主动交出陈登藏匿财物者,既往不咎;若有隐瞒,抄没家产。

三日内,百姓纷纷响应,广陵城很快安定下来。

孙策看着井然有序的街市,对左右道:“子衡治政,比我还周全。”

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

江东人心浮动,许多旧部想另寻出路。

吕范捧着账簿找到孙权:“主公请看,这是各郡的兵力布防和粮草储备。只要守住这些,江东就乱不了。”

他还主动提出去丹阳郡安抚守军——那里的将领是孙策的旧部,对孙权继位心怀不满。

有人劝他:“丹阳兵骄横,怕是有危险。”

吕范却笑道:“我带了两样东西,他们必服。”

他带的,一是孙策的手令,二是丹阳郡历年的军饷账簿,“谁忠心,谁有异心,账本上写得明明白白。”

到了丹阳,将领们果然态度冷淡。吕范不慌不忙,当众念起账簿:“周校尉去年为救伤员,自掏腰包买了五十副药;陈都尉把赏赐都分给了部下……”念到一半,忽然话锋一转,“至于想私藏粮草的,账本上也有名字,念出来怕是不好听。”

将领们面面相觑,没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在账上,顿时不敢再有异心。吕范趁机道:“主公虽年轻,却比伯符将军更重情义。你们若忠心,将来的封赏只会多不会少。”

丹阳安定后,孙权对吕范愈发倚重,甚至让他参与军机要务。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压境,江东朝堂上主战主降争论不休。

吕范站出来,不是说粮草,而是算人心:“曹操远道而来,水土不服,此其一;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此其二;荆州降兵心未归附,此其三。这三样,都是比粮草更致命的短处。”

他的话坚定了孙权主战的决心。

赤壁之战时,吕范虽未亲自上阵,却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