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刘封(3 / 4)

加入书签

另一方面,他所镇守的上庸城刚刚归附,人心不稳,境内百姓尚未完全归附蜀汉,若此时贸然出兵,恐上庸城难以坚守,一旦上庸有失,不仅会危及蜀汉的北方防线,自己也将难辞其咎。

刘封召集孟达等将领商议此事,孟达本就与刘封存在一些矛盾,他担心出兵救援关羽会影响自己的利益,而且他对关羽也心存不满,认为关羽平时对他们这些将领态度傲慢。

于是,孟达极力反对出兵救援关羽,他向刘封进言:“上庸新附,人心未定,若轻动大军,恐生变故。关羽虽勇,但荆州城固,未必不能坚守。”

刘封在孟达的影响下,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由,拒绝了关羽的求援请求。

刘封的这一决定,成为了他命运的转折点,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同年十月,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糜芳与傅士仁不战而降,荆州瞬间落入东吴之手。

关羽得知荆州有失,腹背受敌,只得退守麦城。

十二月,关羽在突围途中,被东吴军队擒获并斩杀,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刘备得知关羽兵败被杀,刘封、孟达又拒不出兵救援,对两人怀恨在心。

他没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养子刘封,竟然会在关键时刻做出这样的决定,不仅导致了关羽的惨死,还让蜀汉失去了荆州这一战略要地,蜀汉的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而此时,刘封与孟达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刘封自恃武艺高强,又是刘备养子,平日里对孟达多有轻视。

他常常在军事决策上独断专行,不听取孟达的意见,甚至抢走了孟达的仪仗队,这让孟达对刘封极为不满。

孟达既担心刘备追究他不援助关羽的罪责,又对刘封的欺凌忍无可忍,于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背叛蜀汉,投降曹魏。

孟达投降曹魏后,被曹丕任命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兼任新城郡太守,备受曹丕的宠信。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派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孟达一起进攻驻守在上庸的刘封。

孟达为了立功,积极策划对刘封的攻势,还写信劝降刘封。

在劝降信中,孟达言辞恳切,他分析了刘封的处境,指出刘封并非刘备亲生之子,如今刘备已立刘禅为太子,刘封在蜀汉的地位日益尴尬,将来很难有出头之日。

而且此次曹魏大军压境,刘封若继续坚守,必将兵败身死;若投降曹魏,不仅可以保住性命,还能恢复寇姓,继承祖上罗侯的封爵,享受荣华富贵。

刘封看完孟达的劝降信后,内心十分纠结。

他想起自己多年来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对刘备忠心耿耿,如今却被昔日的战友背叛,还要面临曹魏的进攻,心中满是悲愤。

但他骨子里的傲气让他不愿轻易投降,他想起刘备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想起自己曾经的誓言,决定坚守上庸,与城池共存亡。

然而,刘封的坚守并没有持续太久。

上庸郡太守申仪见曹魏大军势大,为了自身利益,背叛了刘封,投降曹魏。

申仪的背叛让刘封陷入了绝境,他孤立无援,腹背受敌。

在曹魏大军的猛烈攻击下,刘封率领的蜀军虽奋力抵抗,但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兵败如山倒。

刘封只得率领残部退回成都。

刘封回到成都后,刘备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责备,不仅追究他不援救关羽的罪过,还责怪他欺凌孟达,导致孟达叛逃。

此时的刘封,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悔恨,他深知自己犯下了大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