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班固(4 / 4)

加入书签

史学巨着,共一百篇,记录了西汉一代的历史,首创纪传体断代史体例,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就在班固沉浸在完成着作的喜悦中时,他的命运却发生了转折。

章和二年,汉章帝驾崩,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窦宪掌控大权。

窦宪专横跋扈,在刺杀刘畅后,为了赎罪,请求率军北征匈奴。

班固得知消息后,认为这是一个通过边境立功获取功名的机会。

他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更大的抱负,于是决定投附窦宪。

永元元年,班固随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北匈奴,担任中护军,参议军务。

军队浩浩荡荡地前行,一路上,黄沙漫天,寒风刺骨。

班固骑着战马,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经过漫长的行军,东汉军队与匈奴展开激烈战斗,喊杀声震天动地。

最终,东汉军队大胜匈奴。

窦宪、耿秉等北出边塞三千多里,登上燕然山。

窦宪命班固刻石记功,班固挥笔写下了着名的《封燕然山铭》:“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此后,班固又奉命迎接北匈奴使者,但因匈奴内乱,局势复杂,未能完成任务。

永元四年,窦宪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自杀,班固受到牵连,被免官、被捕。

在狱中,班固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狱卒们对他拳脚相加,逼他交代与窦宪的关系。

但班固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轻易屈服。

他心中仍惦记着自己的史学着作,渴望有一天能重见天日,继续为史学事业贡献力量。

然而,命运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最终,这位一代史学大家,含冤死在了狱中,时年61岁。

班固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留下的《汉书》,却成为了中国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对史学的执着和热爱。

他的兰台笔魂,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为传承和发展中华史学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

在后世,无数史学家翻阅《汉书》,追思班固的功绩,他的故事,也在岁月的流转中,被人们传颂不衰。

从官方的史学典籍,到民间的说书人故事,班固的形象愈发鲜活,成为了追求学术真理、坚守文化传承的象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