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汉高祖刘邦(2 / 5)

加入书签

被他的义气所感动,其中一些人表示愿意追随他。

于是,刘邦带着这十几个人,隐匿在芒砀山中,开始了落草为寇的生活。

在芒砀山的日子里,他们在山林间安营扎寨,靠着打猎、采摘野果为生,刘邦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这群人的首领。

此时的秦朝,已被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点燃的起义烽火搅得动荡不安,各地反秦的浪潮此起彼伏,如同汹涌的波涛,冲击着秦朝的统治根基。

沛县县令见局势动荡,也想响应起义,为自己谋一条出路。

萧何和曹参作为县令的幕僚,深知起义之事责任重大,仅凭县令一人难以成事,便建议召回刘邦相助。

县令起初觉得此计可行,应允了下来,可后来又心生疑虑,担心刘邦势力过大难以掌控,便下令关闭城门,还要抓捕萧何、曹参。

二人察觉危险,越城而出,投奔刘邦。

刘邦得知此事后,心中大怒,他写了一封帛书,用箭射进城中,鼓动百姓杀掉县令。

百姓们本就对秦朝的统治心怀不满,积压已久的愤怒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爆发。

他们纷纷响应刘邦的号召,冲进县衙,杀死县令后,打开城门迎接刘邦。

众人见刘邦归来,一致推举他为沛公,刘邦推辞不过,只得应允,正式拉起了反秦大旗。

从此,刘邦带领着沛县的子弟兵,踏上了反秦的征程。

刘邦深知自己初出茅庐,力量微薄,仅凭一己之力难以与强大的秦朝抗衡。

于是,他积极寻求与其他反秦势力联合,壮大自己的力量。

他先是与项梁会合,项梁出身楚国贵族,在反秦义军中威望颇高,麾下兵强马壮。

项梁见刘邦为人豪爽,颇具胆识,便资助他五千兵马和十名将领。

得到项梁的支持后,刘邦的实力得以迅速壮大。

在项梁的带领下,刘邦参与了多次战斗,每一次战斗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他在战场上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学会了如何排兵布阵、如何鼓舞士气、如何应对各种复杂的战局。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无常,项梁在定陶之战中不幸战死,这一噩耗让反秦义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但刘邦并未因此而退缩,他与项羽携手,继续扛起反秦的大旗,向着秦朝的统治发起更猛烈的冲击。

公元前207年,刘邦奉楚怀王之命,率军西进,目标直指咸阳。

这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征程,咸阳作为秦朝的都城,防守严密,周边关隘重重。

但刘邦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他采纳了张良的建议,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

在攻打宛城时,刘邦没有选择正面强攻,而是听从张良的计策,趁着夜色,绕过宛城,准备继续西进。

但张良又提醒他,若不拿下宛城,一旦前方受阻,宛城的秦军从背后夹击,将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于是,刘邦又率军悄悄返回,趁着宛城守军松懈,迅速将宛城包围。

宛城守将见大势已去,在刘邦的劝降下,开城投降。

此后,刘邦继续西进,一路上招降秦将,顺利进入关中。

秦王子婴见秦朝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只得素车白马,带着玉玺,向刘邦献上了象征着秦朝统治的传国玉玺,秦朝就此覆灭。

进入咸阳后,刘邦被秦宫的奢华景象所震撼。

金碧辉煌的宫殿、琳琅满目的珍宝、如云似霞的美女,一切都让他目眩神迷,一度想留居宫中,享受这无尽的荣华富贵。

樊哙和张良及时劝阻,樊哙直言:“沛公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