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蒙恬(3 / 4)

加入书签

p> 在修筑过程中,蒙恬充分利用了地形地势,设置了许多要塞和烽火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一旦匈奴来袭,烽火台便会燃起狼烟,秦军可以迅速做出反应,进行防御和反击。

长城的修筑,极大地遏制了匈奴的南进。

匈奴骑兵虽然机动性强,但面对长城这样坚固的防线,也只能望而却步。

它不仅保护了中原地区的百姓免受匈奴的侵扰,也为秦朝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长城的修建也促进了长城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的融合和统一。

蒙恬所主持修筑的长城,成为了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除了修筑长城,蒙恬还认识到了修路的重要性。

为了加强秦朝的国防,方便军队的调动和物资的运输,他向秦始皇提议修建一条从咸阳通往北方边境的宽阔直道。

秦始皇批准了这个提议,并命蒙恬负责修建秦直道。

秦直道工程同样艰巨,它全长约900公里,从咸阳经云阳,沿子午岭北行,穿越今正宁、合水、华池等县直达九原。

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这条伟大的道路。

秦直道的设计巧妙,它充分利用了陕甘交界处的子午岭以及陕北、陇东及内蒙古南部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貌,建成了中国古代唯一沿山脊和高地选线的国家级交通大道。

直道最宽处达60米,一般也有20米,路面坚实平整,车马可以快速通行。

秦直道的建成,对于加强秦朝的国防和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使得秦朝的军队能够迅速地抵达北方边境,应对匈奴的侵扰;同时,也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北方边疆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秦直道被誉为“千古第一道”,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见证了蒙恬的卓越才能和秦朝的强大国力。

蒙恬在北方戍边期间,不仅致力于军事防御和工程建设,还积极发展当地经济。

他发动三万多名罪犯垦荒,组织百姓进行农业生产,使得边疆地区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加强了后备力量的储备,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负担。

同时,他还与公子扶苏一起,关注民生疾苦,曾共同上书秦始皇,希望通过合理安排人力以减轻徭役,但他们的建议并未被秦始皇采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游期间突然重病,他深知自己大限将至,便拟写遗旨,让公子扶苏安排后事,显然是要传位于扶苏。

然而,这一遗旨却被赵高盯上了。

赵高,这个中国历史上首位站到权利最高点的宦官,一直以来都惧怕蒙氏兄弟和公子扶苏。

扶苏为人刚毅正直,对赵高的种种行为非常厌恶,而且他与战功赫赫的蒙恬关系甚好。

蒙毅的治法非常严明,曾经就因赵高犯下大罪判其死刑,幸亏秦始皇的赦免才逃过一劫,所以赵高对此三人尤为忌惮,一直盘算着除掉他们。

赵高与皇子胡亥密谋篡位,威胁丞相李斯篡改遗旨。

不久之后,秦始皇于沙丘病死,皇位由胡亥继承。

而蒙恬和扶苏看到的遗旨,却是莫须有的罪名,指责扶苏不能开辟疆土,还使士卒大量伤亡,甚至数次上书诽谤父皇;蒙恬的罪名是监管不力,没有纠正扶苏的过失,最终责令他们自杀谢罪。

公子扶苏看到遗旨后,悲痛万分,他对秦始皇的命令深信不疑,认为自己罪该万死,于是毅然自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