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风起于青萍之末(2 / 6)
p; 他拿起仿品,指尖捻着稀薄的布料,突然想起小时候看爷爷修锄头 —— 断了的木柄用铁丝缠紧还能用,只要肯想办法,总有出路。
上次爷爷修坏了的犁,别人都说扔了,爷爷却用木头补了补,还能用好几年。心里那点堵得慌的感觉慢慢散了,换成一股硬邦邦的劲。
“他打价格战,咱不能跟着打。咱的优势是质量和服务,他仿得了样子,仿不了料子,仿不了咱对孩子的心思。”
他沉声道,
“猛子,你去巷口找李木匠,要块两米长、二十厘米宽的泡桐木板 —— 泡桐木轻,挂着方便,还不重,上次李木匠给人做招牌,用的就是泡桐木,说‘这木头像样,还不贵’。
用朱砂红的漆写字,写‘郑重声明:
本店 “笑笑” 牌童装,采用新疆优质长绒棉,红星纺织厂定点精工制作,每厘米八针锁边,无化纤无荧光剂,谨防劣质仿冒,勿因价低忽视孩童健康’,就挂在店门口最显眼的地方,让路过的人都看见!上次有个顾客说,看见声明才敢买,怕买着仿品。”
说完他又想起布标,立刻摸出通讯录 —— 那本子封面都磨破了,是去年开学时进的笔记本,没卖完自己用了,里面记着作坊的电话,还有红星厂徐主任的传呼号,传呼号他背了好几遍,就怕忘了。
他跑到巷口的公用电话亭,投了个硬币,硬币 “叮” 的一声落进去,拨通了巷尾刺绣坊刘姐的电话,特意叮嘱:
“刘姐,能不能加急?布标用双层棉线,笑脸的针脚密点,每毫米两针,别让人家轻易仿了去,我多给你加五块钱加工费。上次你给我绣的字,特别好,别人都夸。”
挂了电话,他又骑着自行车去市区找徐主任,自行车骑得飞快,风吹得的确良衬衫贴在背上,汗湿了一大片,连裤脚都沾了尘土,路上还差点被一辆拖拉机蹭到,拖拉机 “突突” 响,吓得他赶紧捏紧车闸,车轮在地上擦出道黑印。
徐主任的办公室在红星厂的二楼,墙上挂着 “1995 年先进车间” 的奖状,边角有点卷,是去年车间得的,徐主任说 “这奖状是大家伙儿的功劳”。
桌上摆着个搪瓷缸,印着 “劳动模范” 四个字,缸沿有个小缺口,是徐主任年轻时得的,用了十几年了,里面还泡着菊花茶,飘着几朵干花。
徐主任听了林凡的想法,拍着他的肩膀笑:“你这小子,脑子转得快,比我家那混小子强多了。咱红星厂虽然效益差,但不能砸了质量的牌子。
上次有个个体户来订布,想掺点化纤,我直接拒了,说‘咱红星厂的布,不能掺假’。我让车间在袖口加个小太阳刺绣,直径一厘米,针脚密点,仿起来费劲,再给你盖个‘红星定制’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