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困难(2 / 2)
齐心协力,肯定能学会。
至于投资,咱们可以和申请薄膜扶持资金一起写进报告里,说不定上级能支持一部分。”
村长看着杨开,眼神里充满了信任:“杨开,就按你说的办。有你在,咱们村里的大棚蔬菜肯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杨开一边仔细查看蔬菜的长势,一边对身旁的姑父杨民说道:“姑父,这些蔬菜长势非常不错,看得出来,村民们很用心。”
杨民身材高大壮实,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他拍了拍杨开的肩膀说:“那可不,村民都参与投资了,肯定非常用心了,再说,还有你请的专家帮忙。”
走进一个大棚,嫩绿的黄瓜藤顺着架子蜿蜒而上,黄瓜顶着黄花,鲜嫩欲滴。
杨开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一片黄瓜叶,说道:“姑父,你看这黄瓜,叶片翠绿,瓜条顺直,在咱们这技术落后的80年代,能种成这样,真是不容易。”
这时,村长走了过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粗布棉袄,双手揣在袖筒里,说道:“杨开啊,多亏你想出了这个大棚种植的法子,让咱们在这大冷天也能种出蔬菜。”
杨开站起身,神情严肃地说:“现在国内还没有大棚种植技术,咱们也处于刚开始,后面还有很多难题要解决。
就比如这大棚的保温问题,虽然现在看着蔬菜长得还行,但一到晚上,温度降下来,还是对蔬菜生长有影响。”
杨民皱了皱眉头,说道:“这可咋办啊,咱们也不懂啥保温技术。”
杨开思索了一下说:“我觉得可以在大棚外面再加盖一层草苫子,晚上把草苫子放下来,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白天再把草苫子卷起来,让蔬菜能晒到太阳。”
村长有些担忧地说:“这草苫子成本高不高啊,大家投资了大棚,手头都不宽裕。”
杨开说:“草苫子成本不算高,而且可以用好几年。咱们可以组织村民自己动手编,这样还能省一笔钱。”
这时,一位年轻的村干部问道:“杨开,那除了保温,这大棚里的通风问题咋解决啊?有时候感觉里面空气很闷。”
杨开指了指大棚顶部说:“可以在大棚顶部开几个通风口,根据天气情况和蔬菜生长需要,适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
这样既能保证大棚内空气新鲜,又能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老村长摸了摸下巴说:“杨开,你说得有道理。不过这通风口开多大,啥时候开,啥时候关,咱也没个准头啊。”
杨开笑着说:“这就需要大家多观察,多总结经验。我也会和专家保持联系,有问题及时请教。
而且咱们可以先选几个大棚做试点,摸索出一套适合咱们村的方法,再推广到其他大棚。”
大家听了杨开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种着西红柿的大棚。西红柿苗郁郁葱葱,已经结了不少青色的果实。
杨开看着西红柿苗,又说道:“还有这病虫害防治问题,现在咱们用的方法比较简单,效果不是特别好。随着大棚种植规模扩大,病虫害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杨民问道:“那有啥更好的办法不?”
杨开说:“除了之前说的除虫菊杀虫剂,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比如在大棚里释放一些害虫的天敌,像捕食螨可以防治红蜘蛛,赤眼蜂可以防治棉铃虫。
这样既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又能保护环境和蔬菜质量。”
村长兴奋地说:“杨开,你这办法好啊,看来你在外面真是学了不少东西。
有你带着咱们干,咱们村的大棚蔬菜肯定能搞出个名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