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加速的月球计划!(6k)(4 / 7)
我们已经能通过列印內部蜂窝状结构,来集成隔热层和辐射剂量传感器。”
王博士是结构力学专家,补充道:“目前的月砖强度,已经可以达到地球上c60高標號混凝土的水平。”
“但关键在於接口密封,月球温差巨大,我们必须保证月壤列印的结构之间,採用一种自修復、可重复充填的柔性密封材料,才能有效维持舱內的气密性和压力。”
李老满意地点点头:“非常好。外壳是第一步,你们的工作,为我们在月球上真正落地生根提供了保障,这不仅是工程学上的胜利,更是资源利用率的胜利,我们不需要从地球上运送任何一块砖头。”
然而,当话题转向生命维持系统时,会议室的气氛再次凝重起来。
李老看向坐在角落的陈教授,她是受控生態生保系统方面的顶级专家。
“陈教授,月球基地的內核问题,比外壳复杂得多,生命维持系统,是决定我们能否长期驻留的关键。”
陈教授嘆了口气,坦言道:“李老,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月球上,我们不可能像在近地轨道那样,依靠频繁的货运补给,我们需要一个高度闭合、自给自足的生態循环系统。”
她提出了自前研究的两个核心难点:“我们在地球模擬环境下的水循环率能达到98%,氧气再生率能达到95%,但这是在地球重力和环境稳定条件下。”
“在月球六分之一重力的环境下,流体和气体的相分离行为会发生显著变化,空气过滤和冷凝除湿的效率都会大大降低。”
“特別是氧气,我们的主要目標是从月球水冰中提取氧气,但这个过程消耗的能源巨大,且电解水的稳定性在月球昼夜温差下难以保证。
2
“我们正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与物理化学再生的混合系统,关键在於需要找到一种能在月球环境下高效率、低能耗运行的藻类或微生物群落。”
“太空人不能只靠从地球运去的压缩饼乾,长期驻留需要新鲜食物和心理慰藉,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微型可控农业生態系统。”
陈教授指看屏幕上的一组数据:“难点在於,我们不仅需要种植高营养密度的作物,还需要一个稳定的氮循环和废物处理系统,太空人的排泄物和代谢废物,必须通过微生物进行生物降解,重新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养分,实现真正的物质闭环。”
“植物生长舱已经进入测试,但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辐射对植物基因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极低重力下维持土壤或水培溶液的稳定分布。”
王博士插话道:“陈教授,这是否意味著,我们需要在月球上建造一个小型的地球
这听起来需要巨大的体积和质量。”
“是的,体积是问题。”陈教授承认,“但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生命系统的余性和稳定性,必须以牺牲一定的轻量化为代价。”
“两位说的都非常好。月球基地的建设,绝不能是阿波罗式的一锤子买卖,而必须是滚雪球式的永久工程。”
“针对外壳,张院士,你们要立即开始柔性接口密封材料的批量製备,在我们的第一批载人登月任务中,月壤印表机必须成为核心载荷,確保在第一次驻留时,就能留下可扩展的、自动运行的列印工厂。”
“针对內核,陈教授,生命系统就是生命的火种,我们不能赌。”
“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同步进行两个技术储备:一是高精度物理化学再生系统的最小化和高可靠性,二是微型生態系统的余性测试,我们寧愿初期多携带一些备用氧气和食物,也要確保生態系统一旦启动,就不能中断。”
李老最后看向所有人,目光坚定:“同志们,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