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起手胜一局(2 / 6)
少真正的军事才能。而且袁崇焕在战略眼光和韧性上真不如熊廷弼。
袁崇焕只会扎硬寨,打呆仗,
前期遇到喜欢蛮干的奴儿哈赤,勉强应付得过来。没想好不容易熬走老奴,却换上狡诈多谋的黄台吉,他就应付得十分吃力,短板暴露无遗,
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明朝吃的败仗不计其数,公认的大捷只有寥寥几个。
史书随便一翻,就知道谁是主将。
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不管死伤多少,宁远城和锦州城都守住了。
受两次胜仗的影响,从崇祯到朝野上下,都把希望寄托在袁崇焕身上,加上此前在崇祯面前吹的牛笔太大,收不回来了,想辞职跑路也跑不掉,只好一步步地走向万劫不复。
朱由校也不喜欢野心过大的他,但是在当今士大夫文官绝大多数都靠不住的情况下,又不得不用他。
自己的平辽大计,得靠孙传庭丶卢象升以及曹文诏丶赵教率丶满桂等将领。可孙传庭丶卢象升还年轻,还没有历经起伏和挫折,还没有成熟,需要历练。
任何名臣和名将都需要历练,才能一步步走向神坛。
孙承宗威望足够,喻安性善理民政,两人搭档,足以镇住关宁蓟州战线。
袁崇焕就继续老老实实守宁远和锦州。
你最合适!
说句不好听的话,叫孙承宗和喻安性去守,都不一定守得有袁崇焕那麽扎实。
至少袁崇焕在历史上证明过他的守城能力。
众人各有所长,自己就要尽可能用他们的长处。
朱由校在心里转了几个弯,没有出声否定袁崇焕的话,而是抬头问其他人。
「诸卿还有其它什麽意见吗?」
「皇上,臣附议卢参军的意见。」
曹文诏恭敬答道。
「哦,说说你为何赞同卢象升的意见?」
「回皇上的话,朝鲜君臣鼠首两端,总想从大明占便宜,又不想得罪建奴。世上岂能有这样的好事?
此次建奴东进抢粮,时间紧迫,定会下手极其狠毒...朝鲜各处定会遭遇茶毒。
臣觉得,让朝鲜吃吃建奴的苦头也好,省得他们心揣小心思,老想着左右逢源。
届时建奴给予朝鲜重创,而我大明四战四捷,搅得建奴天翻地覆的消息传到朝鲜,礼部出使朝鲜的官员,定会备受尊重,也能尽快完成皇上的差事。」
朱由校赞许地点点头:「说得好。曹文诏,你有如此见地,朕深感欣慰。」
他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