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朱家有开店的传统(1 / 4)
「宝和六家皇店是于正德年间,武宗皇帝身边太监刘瑾开设。除此之外,刘瑾还在京城内的鸣玉丶积庆坊另建有酒肆皇店。
其馀如京城九门附近,通州之张家湾丶京城西南的卢沟桥丶运河要津临清,以及大同丶宣府等北方的军事要镇等地,也都建有皇店。
不过最来钱,被皇祖神宗皇帝发扬光大的是宝和六店,也是内帑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馀的皇店要麽因为经营不善破落,要麽被外戚勋贵和宗室求占了去,不了了之。」
魏忠贤连忙奉承一句,「皇爷真是知识渊博。」
「多读书就好了。皇店其实就是国朝初年的官店,一脉相传。
太祖皇帝承运兴兵,据金陵称吴王前,就在南直隶丶浙江所属的州县,设有官店。
于是自此开始,我大明在南北两京丶要津和边镇要城开设官店成为惯例。
比如景泰年间京城官店有和远店丶福顺店丶普安店。
弘治丶正德丶嘉靖年间,京城有仁字店丶宝源店丶吉庆店丶福德店等官店。
宣府城,景泰年间都御史李秉丶巡抚马中锡陆续奏请开有仁店丶义店丶礼店丶智店丶信店五店。
其馀如大同丶蒲州丶清河丶通州丶天津丶山海关丶开封等地,都开有官店。」
魏忠贤忍不住感叹:「皇爷,大明居然有这麽多官店?奴婢真是想不到。」
朱由校「清点家产」时,看到宝和六店,顺藤摸瓜把内府和户部在册的皇店丶官店全部清点了一遍。
看着那些店的数目以及店家来龙去脉的讯息,朱由校忍不住感叹。
古人也不傻,很多现代意识早就冒出来了,许多现代方法也早就在用。
只不过他们往往是灵光一现,觉得这个法子很好用,拿来就用。
受限于时代,无法通透地明白其中的原理,所以使用过程出现问题,不知道如何调整,也不知道如何完善,逐渐废弃。
「太祖皇帝开设这些官店,一是刺探各地情况,二是徵收商税。
洪武年间,太祖皇帝下诏改在京官店为宣课司,府州县官店为通课司,直接把此前的官店变成课税衙门。
永乐年后,天下承平,后续开设的官店刺探职能逐渐消失,除了课税之外,还充当牙行丶塌房...」
「皇爷,塌房是什麽意思?」
「塌房就是仓储。官店把仓库出租给商家,用于停贮商货,然后商家给官店缴纳塌房费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