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平辽制置使,我们想是谁就是谁!(3 / 6)
;大力和同桌们还是很迷茫地摇了摇头:「徐先生,你说的我们还是没听明白。」
「憨货!上海棉纺厂的茉莉牌棉布,头茬布都卖得比别的松江布便宜一成半,要是它的机器全部开动,出产的棉布多到会让人发疯。
东西出产得越多,价格就越便宜,这是正理!
所以上海棉布的价格,还得往下掉。」
「还得便宜!」
这回张大力听懂了,慌忙确认了一遍。
「必须得便宜,咔咔往下掉。
你不信,等开春,北运河重新开通,这价格就得往下掉。等到入夏,东南风起,南边的海船跟鱼群一样往北游。这个价格还得往下掉。
要是说错了,是我有眼无珠,看走了眼!
你们把我这双眼珠子挖出来,当鱼泡踩!」
当一声,张大力猛地起身,把坐的凳子带倒在地。
「这个败家娘们,叫她少买点少买点,就是不听。到时候掉价了,她又要哭天喊地了。」
张大力说看话,撒开腿,屁股看火似的往外跑。
众人哈哈大笑,刚听到一耳朵的邻桌客人,忍不住问徐帐房。
「徐先生,这棉布还得掉价?」
徐帐房哈哈一笑:「太平盛世,吃穿的玩意,都得掉价。现在是不是太平盛世?」
「是太平盛世,徐先生说的没错。」
「这一两年日子好过了,确实是太平盛世。」
徐帐房端起酒杯,滋地抿了一口,眼晴全挤在一块,鼻头更加红。
「不着急,好日子还在后头。」
饭店里最多的人是学子和低级官吏。
其中有太学丶国子学丶四门馆三所高等学府的学子。
他们多是北直隶丶山东丶河南的秀才童生,看到报纸上的招生简章,跑到京师报考,图谋一份出路。
叽叽呱呱的北方口音里,一个川音显得特别。
「刘元诚,你开春就要毕业了,想好去哪里?」
刘之纶帽子歪戴,棉袄下摆扎进腰带里,喝得满脸通红,下巴还在滴汗。
「入他仙人板板的,我报考经济厅和商事局,结果第二轮被刷下来...格老子的,老子一气之下,就报了开平都司录事参军招录,通过了。」
「啥,制军院录事总局主持的各都司录事参军招录,你报考了,还通过了?」
同桌的同窗们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