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轰动全球的谷歌签约仪式(2 / 4)
对于美国普通民众而言,这场突如其来的收购令他们震惊不已。
他们难以相信,谷歌的抗风险能力竟如此脆弱。
更惊讶于陈天对美国互联网行业已具备如此深远,甚至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力。
在一些持“白人至上”观念的红脖子群体中,谷歌此举被视作彻底失败。
他们将股份近半出让给一个华人,在他们看来无异于卖国贼。
“谷歌是不是脑袋被门夹了?市场前景明明一片大好,为何要在起步阶段就让出这么大比例的股份?”
尽管也有人理解谷歌所面临的威胁,但即便如此,他们认为谷歌也不该如此迅速地滑跪。
好歹挣扎抗争一下啊?这姿态实在有失米国企业的尊严和体面。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外界对谷歌这一决定普遍表示不解,资本市场对谷歌的前景预期却几乎在一夜之间由阴转晴。
资本从不在意、也无须在意谷歌的股权结构如何变动。
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变动之后谷歌未来的成长性与盈利能力。
在它们看来,谷歌不仅借此摆脱了一个重量级竞争对手的威胁,稳住了全球搜索引擎的龙头地位。
更将从陈天那里获得大量资源注入,前景相比从前反而更加明朗。
无论陈天最终持有谷歌多少股份,资本市场都已将谷歌的未来展望由“担忧”转为“看好”。
受此影响,多家金融机构迅速启动对谷歌的重新评估,调整对其估值与前景的预期。
在他们看来,谷歌眼下最珍贵的不再是技术专利或固定资产,而是陈天本身。
他所代表的资源与战略价值,已成为谷歌最核心的资产。
市场普遍预期,一旦这笔投资落地,谷歌很可能在年内顺势启动上市进程,借助这一重大利好,完成资本化的关键一跃。
在众多资本眼里,谷歌错了这么久,终于在这件事上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然而,在美国保守派红脖子的眼中,陈天却宛如来自东方的“掠夺者”,正在系统性“收割”美国优质科技企业。
部分激进者甚至走上街头,高举警惕“陈天”的标语,试图唤醒民众与政府的警惕防范。
但陈天前不久在收购苹果部分业务时采取的“让利于民”策略,为他在美国公众心中积累了良好的形象。
尽管抗议声浪不时出现,应者却寥寥无几,反而招致不少普通民众的反感。
“这些红脖子又在发什么疯?陈天给美国、给谷歌带来了资金与资源,有什么不好?他们才是阻碍美国进步的绊脚石!”。
资本市场的预期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
就在消息得到证实的当天,多家与陈天有过交际的风投机构便向他表示愿意提供资金支持。
甚至有传言称,美国多家大型机构正在抢夺谷歌IPO未来的承销,这是谷歌此前梦寐以求的待遇。
与此同时,谷歌内部的气氛却有些微妙。
虽然此举帮助谷歌摆脱了威胁,并获得了强大助力。
但以如此方式引入一位风格强势的外部大股东,仍在一部分创始团队和早期员工心中投下了阴影。
谢尔盖·布林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试图提振士气:“我们保住了公司的独立发展方向,这是最重要的。”
“现在,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好新的资源,将我们谷歌在全球推得更远。”
然而,台下一些工程师的眼神中,依然夹杂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而在华尔街,“陈天效应”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热门金融词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