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我们这一代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3 / 4)
。”
妻子走到他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那…你的决定呢?”
“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机会。”梁猛松紧紧握住妻子的手,目光变得坚定。
“但现在我觉得,这可能是一次……必须抓住的使命。”
说罢,他起身拿起酒店的电话,拨通了陈天留下的那个私人号码。
电话只响了一声便被接起,那头传来陈天的声音:
“梁博士。”
梁猛松深吸一口气,只说了六个字:
“陈总,我们谈谈。”
“现在?”
“是啊,您这份‘惊喜’实在太大,不谈妥细节,今晚怕是难以入眠了。”梁猛松自嘲地笑了笑。
陈天看了一眼腕表,指针已指向晚间十点半,但他没有丝毫犹豫:
“没问题。您看是去酒店的会议厅,还是……”
“来我房间吧,这里的会客厅足够宽敞。”
“十分钟后到。”
听到陈天能如此迅速地应约,梁猛松会意地笑了笑。
电话挂断后,陈天从离梁猛松不远处的另一间套房中站起身,计算着大概时间。
既不能去太早,要给对方一些准备时间,也不能迟到,显得不够有诚意。
其中火候,确实比“创业”还累。
陈天今晚并未回家,并非预见到对方会连夜谈判,而是出于对那份合同十足的信心。
事实上,对梁猛松而言,这从来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或者说,他的家国情怀与“现实利益”本不冲突。
前一世,梁猛松离开台积电后,并非没有考虑过像张如京那样回国效力,为大陆半导体产业贡献力量。
但当时张如京正深陷与台积电的诉讼泥潭,中芯国际也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几经权衡,他最终选择了暂避风险。
一方面是不愿重蹈张如京的覆辙,另一方面也受到韩籍妻子的影响。
在她的建议下,他最终选择前往韩国大学任教,并由此走上了加入三星的道路。
梁猛松何尝不清楚妻子心中的“家国倾向”?
但在当时的情势下,三星确实是他现实意义上的最优选。
某种程度上,他也算是“半推半就”地做出了那个影响深远的选择。
八分钟后,陈天提前两分钟敲响了梁猛松的房门。
门很快打开,梁猛松亲自迎他进来。
他的夫人已体贴地退入内间,会客厅中只剩下两人,以及两杯刚沏好的热茶。
陈天没有寒暄,落座后便开门见山:
“梁博士,Offer里的条款只是点缀,代表我们对您价值的认可。
我更想听听,您需要什么样的平台和支持,才能毫无顾虑地施展抱负。”
梁猛松沉吟片刻,目光忽然锐利起来:“陈总,钱和房子,是诚意,但我更看重两件事。
第一,技术上的绝对自主权,我带来的团队,研发方向、技术路线,我说了算,公司不能塞人,更不能外行指导内行。”
“这是最基本的前提。”
陈天毫不犹豫地点头,他听出了梁猛松的话外音,这是准备把他在台积电的团队也一并拉来。
这种意外收获,简直让陈天大喜过望,也不枉他一番费劲心思的邀请了。
不过这种情况在半导体这种高准入门槛的行业属于常态。
半导体的高精尖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学校学到的知识只是理论,具体技术还需到一线由“师傅”带着学习,不然完全就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