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可怕的华夏对手(2 / 4)
们叫做iPod。
光看外观就非常惊艳,搭配同样好听的名字,甚至让我感觉这款产品和名字本该属于苹果。”
“说说你的要求。”库克打断了乔布斯的臆想,甚至都不想过多评价这款来自竞争对手的产品。
“我的要求就是这个。”乔布斯将全金属机身的iPod递给了库克:“我们的手机就是放大款的iPod,有没有问题?”
库克摩挲着手中的iPod,仔细感受着金属机身上的磨砂质感,又翻过来看向那几乎占据屏幕四分之三的液晶彩色显示屏。
库克这次思索了一会,才缓缓给出答案:
“工艺方面问题不大,但按照你刚提出的尺寸,我们的产品机身将至少达到3.5英寸以上,成本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成本不是问题!”乔布斯大手一挥,毫不犹豫的说道:
“只要产品能够惊艳世界,就会有数不尽的消费者愿意买单,一坨垃圾卖的再便宜也没人想要。”
说完,乔布斯稍显犹豫的提出了个新的要求:“这款3.5英寸的超大屏幕,我要它不需要手写笔,用手指都能在液晶屏上进行多点式操作。”
“触控?还要多点式触控?”库克不由被乔布斯大胆的想法震得目瞪口呆。
但转念间,库克就由惊转喜,米国当前还真有这项技术,并且已经颇为成熟。
早在1984年,贝尔实验室的鲍勃·鲍伊博士就在电容式触控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多点触摸屏。
用户可以在屏幕上的不同位置同时画出图像,也被公认为第一块真正实现多点触控操作的屏幕。
到了九十年代该技术更加成熟,1993年IBM还发布了第一款将触摸屏与电话相结合的手机产品Sio。
这款手机也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带有日历、通讯录和记事本的智能手机。
该款产品虽然广受好评,但是由于价格过高,发行之后一直是高端定位,无法真正融入广大消费者。
况且这些可有可无的功能,也不值得用户花大价钱购买这所谓的首款“智能手机”。
这些功能确实也不需要触控,就这样,哪怕多点触控技术已经面世多年。
但直到今天,多点触控技术一直没有被手机厂商广泛运用于手机业务上,当前市场的主流还是按键式。
想到这,库克不由有些担忧的再次提醒道:“史蒂夫,IBM已经尝试过了,但他们收获了口碑,却并没有赢得市场,只因液晶彩色屏搭配多点触控造价太过高昂。”
“成本不是...”
“冷静点,史蒂夫!”
乔布斯又想重复这套说辞,这次却被库克直接打断。
“我了解苹果现在的情况,但我们不能不重视普通消费者的钱包,这款产品按照你的要求哪怕造出来了...”
“卖2000还是3000美金?对富豪们来说,花上几千美金买个‘高科技’的玩具挺划算,但这个世界上富豪只占不到1%,苹果能售出多少台?”
“难道我们花几亿美金就为研发一款专供富豪们娱乐的玩具?”
面对库克一连串的“质疑”,乔布斯喉头抖动,想要争辩几句,却发现对方说的字字在理。
就像苹果的电脑业务,乔布斯自认为比市面上大多数品牌的电脑操作要安全、流畅不少。
除了软件生态没有Widows完善,他挑不出苹果电脑的任何缺点。
唯一的缺点就是,苹果电脑同等配置下比市面上的品牌电脑贵上至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消费者对此并不买单,电脑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