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可口可乐寻求合作(1 / 4)
陈天发现哪怕每块核心业务都招纳了前世大佬们辅助打理。
他也充分放权,但每天还是有处理不完的事儿。
大部分还都是定调子的大事,非得他亲自拍板不可。
这不,陈天刚跟刘强冬从物流中心回到公司,就看到小马哥已经在他办公室里等候。
看他手里拿了厚厚一沓资料,明显是有重要事情汇报。
刘强冬本想在陈天这讨杯茶水,见状也连忙识趣的告辞离开。
“什么事儿?”陈天看向马画藤。
马化腾把手里那沓资料递给陈天,解释道:“这是半年来有意与我们合作的品牌商,您吩咐过初期暂时不接外部广告,就一直积攒着...”
“现在你想接广告?”陈天听懂了马画藤的意思。
马画藤回道:“CC在国内暂时没有对手了,我想着可以逐渐开放广告业务了,也多条盈利渠道。”
陈天倒是理解马画藤的想法,虽说橙天已经很有钱了。
但一个合格的商人,从来不会嫌盈利渠道太多,不断追逐利益也是企业负责人的本职工作。
陈天翻开文件随意一看,瞬间就明白了马画藤为何在自己明确表态暂时不接外部广告推广的情况下,还特意来找自己提这事儿的原因。
实在是对方给的太多了!
陈天没有立刻表态,继续翻看起来。
这份名单明显经过马画藤精挑细选,首先就刨除了可能存在竞争关系的互联网企业,出现在陈天眼前的都是些耳熟能详的实体业。
可口可乐、耐克、奔驰...都是国外的大牌,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些国际知名品牌产品根本不愁卖,完全不需要再继续打广告。
如果是这种认知就大错特错了,找CC打广告也好,拉明星代言也罢,都是不断加深品牌国民认知度的一种营销手段。
对这些国际大牌来说,他们不在意一时的热销,更注重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品牌。
哪怕这些人不是他的潜在消费者,他们也不在意。
他们需要的是,有消费者买了他们产品后,那些非客户群体能够认识,他们的宣传目的就达到了,从而形成品牌壁垒。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像是可乐这种产品,国内大把的厂能够制造,甚至按照配比个人在家里都能做。
国内诞生过几十种可乐品牌,但无一成功,不说销往全球,大多连省都出不了,最多在本地销售一下。
一直到25年,也没有哪家威胁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行业地位。
这既是消费者的习惯问题,也是这两家企业每年斥巨资不遗余力打广告,让“新鲜血液”知道这些品牌的结果。
哪怕制作可乐无比简单,但普通厂家根本难以和他们竞争。
甚至陈天这个重生者,想过取代苹果,想过搞自研国产“芯片”。
这些困难重重的工业“明珠”陈天都有信心能够搞成。
但他从没想过要去搞个什么可乐品牌,去与可口可乐他们竞争一下。
虽然饮品堪称几乎“无成本”的暴利行业,但陈天清楚消费者认知与消费习惯的可怕惯性。
如若花费大代价,通过橙天几年来的口碑,再拿出前世超前的营销手法,不是没可能从他们手里夺取可乐市场的份额。
但陈天当下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他没精力、也没时间在这个赛道与他们一较高下,至少目前没有。
陈天默不作声的看完多达上百家的企业合作意向书。
其中也有神州、联想、健力宝这些国产品牌,但他们的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