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橙天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 / 3)
会谈甫一结束,早已在远处等候多时的记者立即带着摄像团队快步上前。
“陈总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能否接受一个简短采访?”记者举着话筒问道。
陈天迟疑地望向正欲离席的陈部长,却见对方只是走到陈梦身边低声交代了几句。
只见这位年轻姑娘耳根微红,步履迟疑地走过来低声道:
“部长让我协助您应对采访,政策具体发布时间仍需保密,只能透露大概,其他内容请您酌情把握。”
陈部长临走时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和颔首致意,让陈天心中升起一丝微妙的感觉。
他定了定神,转向记者示意可以开始。
“首先请问,您此次进京是否就'电脑下乡'全国推广进行磋商?”
“确实如此。”陈天从容应答:“会谈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具体实施时间请以官方公告为准,预计半个月内会有明确消息。”
记者紧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能否简要介绍贵公司海外业务发展情况?国内民众对此十分关注。”
陈天眸光微动,这显然是道“命题作文”,普通百姓哪会关心企业出海?但这正合他意。
当初急匆匆布局海外市场,要的就是这份来自官方的“关注”。
那时的他还势单力薄,这种关注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陈天知道对方最想知道哪些消息,挑了些重点:
“目前CC国际版在美注册用户已突破1000万,而Cail——也就是国际版的CC邮箱,付费用户达到5000万,这一点与国内情况存在明显差别。”
记者敏锐地抓住了重点:“Cail在海外采取收费模式?”
“是的,”陈天从容解释:“不同于国内的免费策略,考虑到海外运营成本,我们采用1美元买断制,这种模式反而更符合当地用户的消费习惯。”
他继续说道:“另外,脱胎于CC空间的Facebook正在举办全美高校'校园明星'评选活动,参与者众多,注册用户已突破6000万,随着活动的火爆,注册人数还在快速增加。”
记者略过了对活动的评价,转而问道:“听起来贵公司的海外业务采取了与国内完全不同的运营架构?”
“确实如此。”陈天点头:“基于对海外用户习惯的深入调研,我们将各产品线独立运营,并进行了深度本土化改造,从产品命名到功能设计,都更贴近西方文化语境。”
记者发现了用户数据的异常:“这些分支产品的注册量竟然超过了核心的CC通讯?”
“确实出乎我们预料。”陈天苦笑着解释:“所有产品虽然都支持CC账号一键登录,但很多海外用户更倾向于为每个应用单独注册。”
这个回答让记者颇感意外。
作为CC用户,他向来习惯用CC账号一键登录所有关联产品。
海外用户这种“舍近求远“的行为,他有些无法理解,这也直接导致子产品的注册量反超核心应用。
陈天大概猜到了其中缘由:并非用户喜欢繁琐操作,而是CC尚未找到真正的差异化优势。
加之Facebook在海外市场先发制人,用户早已建立成熟的社交关系链,即便能一键迁移好友进入CC,没有额外驱动他们也不愿轻易改变使用习惯。
“最初设想的'Facebook反哺CC'战略,现在看来效果有限。”陈天坦言。
虽然CC国际版在米国仍有千万级的用户量不算失败,但距离他的预期仍是有很大差距,要知道米国当下可是有两亿网民,是国内的十倍。
最近他一直在思考:如何为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