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落日 第十章 疑云(4 / 6)

加入书签

再多留片刻?谦心中有几点疑惑,还望主簿不吝赐教。”

    廖化闻言,脚步一顿,回身看向裴谦。见这位新晋的牙门将军神色真诚,并非虚言客套,便微微颔首:“将军既有垂询,化自当知无不言。请讲。”

    二人重新于案前坐下。裴谦为廖化斟上一杯温水,这才沉吟开口,问题直指核心:

    “日前帐中议事,兄提及上庸刘、孟二位将军时,言似有未尽之意。‘素有隙怨’、‘机敏善变’八字,虽则精准,然其中曲折,恐非字面这般简单。谦此行身负君侯重托,关乎全军退路,不敢有丝毫轻忽。敢请廖主簿细说其间幽微之处,以免谦行事孟浪,误了大事。”

    廖化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帐帘,确认无虞,声音压得更低了些,缓缓道:

    “将军心思缜密,化便直言了。其中关窍,确非表面那般,然内中曲折,实不足为外人道。”他顿了顿,似在梳理思绪,“刘封将军性如烈火,然其心中块垒,非止于君侯昔日‘刚猛难制’之评。更深之处,在于……名位之心。”

    廖化抬眼看向裴谦:“彼虽为主公义子,然汉中王世子已定。封将军久镇外郡,手握兵权,心中岂无计较?君侯乃主公霸业肱股,声威赫赫,今竟困顿求援于其……其心绪,恐是复杂难言。是施以援手,以全大局?还是……冷眼旁观,甚至借此……固其位?其中分寸,唯其自知,外人难测。”

    “至于孟达将军,”廖化语气更显谨慎,“其人确是玲珑剔透,八面来风。然其善谋身者,往往趋利而避害。如今之势,北有强魏窥伺,东有吴军咄咄逼人,我荆州军主力困守一隅。在上庸看来,强弱之势,已然异也。彼与魏境书信往来,未必便是心存叛意,或许仅是……预留后路。”

    他轻轻叹了口气:“然此等心思,最是动摇军心。彼与刘封将军,同僚而异志,面和而心未必和。将军此行,须得察言观色,既要借其力,亦须防其变。彼等若倾力相助,自是最好;若阳奉阴违,则事恐难成;若……若竟有更甚之念,则将军手握君侯符节,临机决断之权,便是最后依仗。”

    裴谦静静听完,廖化虽未明言叛逆之语,但其中暗示的复杂人性、权力算计与潜在风险,已如一幅清晰的画卷在他面前展开。这远比单纯的“有矛盾”要凶险得多。

    廖化说到此处收住话头,明显是想给裴谦留出思量的时间,故作有些口渴,端起案上为他准备的水杯喝了一口。

    对于裴谦身体里住着的这个现代意识来说这点儿信息量还真不算什么,既然上次军议时从赵累都督口中得知了上庸三郡具备援助的实力跟条件,但实际上并未改变历史上关羽败亡的结局,那么看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上庸的刘封与孟达不知是何缘由至始至终都按兵不动,对于关羽兵败荆州一直作壁上观,所以裴谦才主动请缨代表关羽去上庸求援。

    方才廖化提供的信息基本已经可以佐证自己的判断了,只是大量的现代军事行动经验告诉裴谦,攻击发起之前要把一切能掌握的情况都掌握,把一起可利用的资源都利用上,务求一击必中。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