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9章 明国人会跪着献上一切(1 / 2)

加入书签

朝虎门水寨驶来的战舰一共有三艘,其中一艘大型盖伦帆船,另外两艘中型武装商船,盖伦船上悬挂着西班牙王国的国旗。

西班牙使团如今还在广州城外的怀远驿中,此时战舰前来珠江口,显然是不怀好意。

身在横档岛炮台的王家桢和林贽,当然知道西班牙人来意不善,当即下令点燃烽火,向虎门水寨、镇远和靖远炮台示警。

哨卒慌忙点燃烽火台。

谁知几人忙乎了好一会儿,烽火台上仅升起一股黑烟,很快就随风飘散。

王家桢大怒,向炮台哨官厉声呵斥:“这是怎么回事?”

哨官结结巴巴地答道:“烽火台上的积薪,被…被哨卒们拿去换钱了!”

王家桢气得险些当场喷出一口老血。

烽火台作为重要的军事设施,大明有着极为详细的管理制度。

《九边图论》《大明会典》等明文规定,每座烽火台需常年储备‘积薪’。

所谓积薪,也就是薪柴,以当地易获取、燃烧持久的硬木,如松、柏、桦等为主,避免使用易烟散、燃烧快的软木。

积薪的数量,根据台站重要性分级进行储备,前沿警戒台每处储备20到30堆,每堆约100斤,后方传讯台需15到20堆,并且要定期检查、更换,防止受潮腐烂。

另外还要储备大量狼粪(牛、羊粪)和硝石、硫磺。

虎门水寨扼守珠江口,是广东的咽喉重地,用于示警的烽火台,竟然连薪柴都被拿去卖钱,这又是何等的荒唐可笑?

“若是让西夷战舰突破虎门水寨,就可以顺着珠江直接进犯广州城外,炮火威胁全城。”

“此时国师正在城中,若是国师受到惊扰,百姓出现伤亡,你我唯有以死谢天下!”

林贽沉声道出事情的严重性。

“若真是那样,你我百死莫赎!”

王家桢哪能不知道事情有多严重,稍加思忖后就做出决定:“有劳抚台去往水寨,督促王汝弼调度水师舰船、炮台,阻挡西夷战舰。”

林贽问道:“督宪大人你呢?”

王家桢露出决然之色,“我乘座船,阻挡来犯敌舰!”

林贽神色大变,“这座船,如何能挡得住西夷大舰?”

西班牙盖伦船长近40米,宽11米,吃水深达4米多,标准排水量800吨,是福船的3倍以上。

并且舰上配备火炮18门,分三层甲板布置。

随行的两艘马尼拉大帆船,长20多米,每艘搭载6门火炮。

而王家桢的座船上,仅象征性地配备了三门火炮。

此时去阻挡西班牙人的战舰,跟送死又有什么分别?

王家桢苦笑道:“若是不能阻止敌舰入江,本官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林贽一声叹息,不再劝阻。

王家桢当即上了座船,直奔西班牙战舰而去。

林贽则是乘坐一艘哨船,以最快速度赶往虎门水寨。

水寨中的水师官民也发现有战舰来袭,把总王汝弼正手忙脚乱地指挥军士准备迎战。

林贽虽然是文官,却并非不懂战事。

在天启七年时,他任浙江按察使,大批海盗进犯温州和台州,他整顿军备,击退海盗。

之前巡抚广西的时候,适逢民乱,叛军围困全州,林贽调度兵马,擒获叛军首领大胜而归。

此时虽然情况危机,林贽却是临危不乱。

他一眼就看出,虎门水寨中的官兵仅有300多人。

而按照兵员配置,虎门水寨应该为800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