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0章(1 / 2)

加入书签

在海汉将领们召开战前准备会的同时,南昌城里的都指挥使司衙门也是一片忙碌景象。

近段时间,这里已经成为了城内最为热闹的地方之一,每日车水马龙,人流络绎不绝,宛如市集一般。

当然了,衙门毕竟是衙门,何况这里还是明军的主管部门,汇集到此处的人员可不是来赶集的普通百姓,大部分都是南昌驻军部队的各级军官,以及穿梭不停的大量传令兵。

来自南昌城外的最新敌情,不断从四面八方送到这里,以供衙门里的大人物们对形势做出判断,指挥调度守军的部署。

目前南昌城内级别最高的军事指挥官,是江西都指挥使丁保国,同时他也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

原本按照明朝的传统规制,文官权限要远大于武官,所以虽然正二品的丁保国比从二品的左布政使赵明宇还高了半级,但通常还是得听从来自承宣布政使司的指令。

不过这个规矩在江西开战之后,准确地说,是在海汉迅速攻占了大半个江西,赵明宇公开表明了寻求和谈停战的态度之后,丁保国就不愿再继续顺从布政使司的命令了。

丁保国的主张是,既然海汉不肯善罢甘休,那就应该以南昌为中心,集结江西境内的明军,设置层层防线,在退守过程中利用袭扰战和相互呼应的据点战,不断消耗海汉军的兵力和物资。

待其推进至南昌城下,彼时战力应该已经打了不小的折扣,此时再凭借坚固的城防以逸待劳,寻找机会击溃海汉军的攻势,进而打破其不败神话。

这番主张得到了军中不少人的赞同和支持,加上南昌的确还有数万可战之兵,看起来不是没有取胜的机会。

不过他的主张并未得到布政使司衙门的支持,在海汉军攻打江西期间根本没能组织起有效的整体防御作战。

眼见江西州府各自为战,接连失守,明军损失严重,作战计划已经化为泡影,丁保国也越发不愿再与赵明宇合作。

而后来赵明宇在没有得到明军支持的情况下,自行组织了谈判队伍,前往城外与海汉人会晤,丁保国倒也没有出手阻拦。

丁保国想得很明白,赵明宇想要劝说海汉人停战退兵,这成事的可能性极低,但如果侥幸成了,那也是好事一件。

如果不成,至少也能为南昌守军再争取一些缓冲时间。虽然这点时间等不来朝廷的援军,但也能用于进一步加固城防,完善防御体系。

最重要的是,丁保国认为谈判失败可以打破所有求和派的幻想,届时被困南昌的所有人只能团结起来对抗海汉军,破釜沉舟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所以当赵明宇谈判失败归来时,丁保国对此并没有生出多少失望情绪,反而觉得理所当然——海汉军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吃掉了大半个江西,如今都已经推进到南昌府了,凭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停战?就凭你赵明宇这张老脸吗?

不过当下已是火烧眉毛的时候了,丁保国也没有时间再去幸灾乐祸,既然停战谈判已经宣告破裂,那么战争很快就会继续,海汉军进攻南昌城的时间也不会太远了。

守军目前最大的劣势,是在赣江上已无成建制的战船可用,所以城北、城西两个方向的江面上基本没有防御措施可言,海汉军可在江上来去自如,甚至可以利用船上的炮火打击城墙。

对此丁保国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将射程较大的火炮集中到这两个方向的城墙上作为岸防炮来使用。

按照理论来说,安装在船上的火炮,射程和精度都不可能与陆上的火炮相提并论,水陆炮战肯定是陆上更占便宜一些,大口径的岸防炮往往会成为战船的梦魇。

所以守军认为,西、北两个方向城墙临江,留给海汉军的登陆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