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打探黄巾情报(1 / 2)

加入书签

翌日,阳光刺破晨雾,也洒满临颍县城的街巷。

城外,刘明一身轻甲,带着戏志才、将臣及数十名亲卫骑兵,径直前往临颍县。

关羽、张飞等人则按计划分头行动,清剿周边残余黄巾,或追查溃兵逃窜的踪迹,各司其职。

一行人骑马至临颍县城门口,见城门处数位县兵正手持长矛巡逻,盘查往来行人,气氛比往日紧肃几分。

一名身着皮甲的伍长见一队骑兵气势不凡地奔来,连忙上前拦阻,握紧手中环首刀,沉声喝问:“来者何人?”

“在下讨逆校尉刘明。”刘明勒住马缰,语气沉稳,“这是本官的凭证。”

身旁的姜臣当即上前一步,取出一枚青铜兵符。

符上刻着“讨逆校尉”字样,边缘铸有虎纹,正是朝廷颁发的信物。

那伍长接过兵符,反复查验几遍,又见刘明身后亲卫个个盔明甲亮,腰间佩剑皆是军中制式,顿时面露恭敬,忙躬身行礼:“原来是校尉大人!小人有眼无珠,望大人恕罪。”

“无妨。”刘明摆了摆手,“带我去县衙,我要见临颍县令。”

“是是是!”伍长连忙应道,想亲自牵过刘明的马缰。

但是被姜臣所阻拦。

伍长也是讪笑了一下“小的这就为大人引路,县令大人今早刚在衙内议事,正好在府中。”

说罢,他在前头快步领路,刘明一行紧随其后。

穿过两条热闹的街市,绕过一处贩卖农具的市集,半个时辰后,便抵达了临颍县衙。

只见县衙门楣虽不算奢华,却也整洁肃穆,门前立着两尊石狮子,几名衙役正守在门口。

见伍长引着一队骑兵过来,衙役们皆是面露诧异。

“这是朝廷派来的校尉大人,快去禀报县令大人!”伍长扯着嗓子喊道。

“是是是!”一名腿脚麻利的衙役应声后,转身就往衙内跑。

刘明望着眼前的县衙,暗自点头:此地虽也遭过黄巾侵扰,却能在战后维持得这般规整,可见这位县令倒有几分才干。

不多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身着县令官服走出,身后跟着几位县中属官。

“在下临颍县令王佐,不知校尉大人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老者拱手行礼,语气恭敬。

“王县令客气了。”刘明翻身下马,回礼道,“本将也是临时起意前来,有几件事想向县令打听。”

“校尉大人有何吩咐,尽管开口。”王佐连忙侧身引路,“若不嫌弃,请到后堂细谈,稍后老夫再备薄宴,为大人接风。”

他心里却暗自嘀咕:这位朝廷校尉平白无故到访,莫不是来打秋风的?

毕竟对方官职远在自己之上,真要有所索求,他也不好回绝。

刘明见他热情过度,害怕他多想,索性开门见山的说道:“县令不必费心设宴,我此次前来是为公务。”

说着,便迈步随王佐往县衙后堂走去。

后堂向来是县令与属官议事、待客之地,前堂则用于审理案件、接待百姓报案。

众人走进后堂一间陈设简朴的屋子,分宾主落座。

刘明率先开口:“此次前来,是为追查黄巾逃散的余孽。

长社一战,颍川大半黄巾主力已溃散,依斥候的信息,判断出,他们逃亡的方向应是汝南,而临颍恰在这条必经之路上。

所以想向王县令打听一下,近来可有黄巾余党经过此地?”

王县令听完,略一思索,答道:“此事,本县的县尉柳肃最为清楚。

黄巾作乱以来,一直是他统领县兵巡查防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