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秦淮八绝(3)(1 / 4)

加入书签

第371章

秦淮八绝

一边听着李昆昊对于桌上秦淮八绝的介绍,秦晓伟一边细细地品尝着面前的美食。

每一分来自视觉、嗅觉还有关键的味觉反应,他都丝毫没有遗漏地通过心灵之间的联系,传递到了空间中的敖五那里。

而这八绝的小吃与点心中,让这家伙喜欢的则是蒋有记送来的风味独特得牛ru锅贴。

虽然这种已经归类的早点范围内的小吃,市面上已经十分的普及,大街小巷几乎哪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但即便是秦晓伟也不得不承认得是,不管是品相还是口感,还是烹饪手法或者用料,人家这根本不对外卖的牛ru锅贴才算得上是正宗。

至于外面的那些,不管是用注水牛ru又甚至是用其它ru类和牛ru粉剂代替牛ru的锅贴,从各方面都没办法与之相提并论。

按照李昆昊的说法,这蒋有记始于二十年代,所做的牛ru锅贴风味独特,讲究馅子切得好、拌得好、佐料配得好、包得好、煎得好。

再加上选用的上好黄牛ru,ru质结实,牛ru原味极其香浓。而与普通饺子不同的是,狭长且带有弧度的形似弯月,泽金黄,吃嘴里外脆内嫩,很有口感。

这样的选料与jg细的手工,让这道大街小吃从而能够跻身当年的秦淮八绝之一,不得不说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除开牛ru锅贴,同样是来自蒋有记的牛ru记也是别局一格。

与品味偏重的牛ru锅贴不同,这道牛ru汤却是清汤。用牛大骨与gru、tuiru、腱子ru一起慢慢敖成ru白的汤汁。

再将丝毫不加任何香料煮好的牛ru片成薄片,吃得时候将牛ru放进原汤之中涮上几涮,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口味加上各种调料。

那浓缩了黄牛rujg华的浓汤,喝口中香而不腻、浓而不烈,那种由舌尖扩散开来的清爽鲜香,配上牛ru锅贴却是相得益彰、妙不可言。

而对于安馨来说,这满满一桌的小吃点心虽然都很yu人,但喜欢的却是六凤居的豆腐涝和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

这豆腐涝俗称也叫豆腐脑或者豆腐hua,按金陵这边的话来说又会被戏称为“都不老”。

其实这道小吃全国各地都有的卖,可金陵的豆腐涝和其他地方的却不大一样。

除了一样的白如y、清香爽口外,金陵的豆腐涝讲究一个佐料,一般辅以虾米、榨菜、木耳、葱hua、辣油、香油等十余种佐料。

不光是颜漂亮让人一见就有食y,而且口味是醇、浓、香、鲜,咸淡适宜、辛辣适中的独特口感,让这道也算是大众的小吃别有一番滋味。

而金陵人吃小吃除了食物本身的味道,还好一个“说法”,就拿这豆腐涝来说,就有着年轻人吃了健脑补脑,老年人吃了延年益寿的说法。

甚至为了讨一个极好的口彩,有些店家还会这豆腐涝里面加入适量的什锦菜,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借以寓意了前程似锦的好意头。

至于美食当前光顾着吃的安吉尔与克里斯汀娜这对姐妹hua,由于品味偏甜,所以对莲湖糕团店的桂hua夹心小元宵和五小糕非常之有兴趣。

雪白的元宵夹淡黄的银耳中间,配上金黄的桂hua、晶莹透亮的西米散落其间,汤汁上面再点缀上几颗红红的枣子,看起来就让人垂涎三尺。

按照李昆昊的说法,吃这道桂hua夹心小元宵时还有些讲究,要先美美地喝上一口浓稠的甜汤,然后轻轻地咬上一口糯白的元宵。

紧接着浓浓的、稠稠的夹心一下子就流了出来,这时要急忙将之吸入口中,一种甜软适中的人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