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不速之客(1 / 4)
自打上次酒宴后,胡适和陈仲甫就没再踏过这院门。
钱玄同偶尔接到《新青年》的约稿信,也只是在信上画个圈,转头就埋进注音和释义里。
对满院的语言学家来说,《新华字典》的编写才是眼下的头等大事,其余的琐事,都要往后退。
黄侃为了审定一个“车”字的古音,能熬到后半夜,第二天眼底的青黑浓得化不开;钱玄同校对稿纸时,手指总不自觉地发抖,连握笔都要攥紧些才稳……
眼见这些学者们终日伏案,面色日渐憔悴,太渊不得不采取更积极的措施。
他硬是将众人请到院中,要传授他们一套拳——正是当初在天台山学堂教导孩童的那套【通背拳】。
“练拳?”黄侃第一个挑眉,放下手里的《说文解字注》,语气里带着几分不以为然,“那是江湖人的勾当,我们埋首书案,哪有功夫折腾这个?浪费时间。”
钱玄同也跟着点头,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太渊兄,不是我们不愿,只是初稿快成了,多校一页是一页,哪里舍得把时间花在练拳上?”
太渊却不理会众人的推拒,只是说:“诸位若是累垮了身子,这字典怕是要半途而废。且试一次,若觉无益,往后绝不再提。“
拗不过太渊的坚持,众人只得勉强跟着比划。
黄侃虽然不情愿,还是跟着抬手,动作僵硬得像提线木偶,胳膊抬到一半就酸得发抖;钱玄同学得认真,却总跟不上节奏,脚下拌了好几次,还有其他老教授……
太渊不时地帮他们纠正动作要领。
一套拳打完,众人额头都冒了薄汗,却没一个人觉得累。
黄侃活动了下肩膀,惊讶地发现之前紧绷的肩背竟松快了不少,连看稿时发花的眼睛都清亮了些。
“咦?练完浑身通透,好像身体里的浊气都散了?”
“这就对了。”太渊笑道,“这套拳练的时候能活络气血,气血通了,精神自然集中,之后校稿反而效率更高,总比熬到头晕眼花强。”
等大家渐渐适应了,他才在空闲休息时,给众人讲起拳理。
“这套拳法取意《西游记》中混世四猴的传说,分别代表了道家,术数家,兵家,阴阳家的学问道理。虽然是拳法,实则蕴含着修身养性之道”
将学问融入拳法?
众人都感觉挺有意思的。
黄侃闻言,若有所思:“以拳修身,以身养心,以心明理,以理行拳,太渊兄,开创此拳法者,当真可称一代宗师。“
自此,在太渊的带领下,众人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来练拳,时间一久,竟然成了北大的一道风景线。
太渊并不指望他们练就什么高深武功,只求能舒筋活络,强身健体,保持精力,不轻易生病即可。
毕竟满院的人里,最年轻的都三十五六了,早就不是能熬夜硬扛的少年郎。
如此过了大半月,众人都感觉精力充沛,工作效率倍增。
但是事情不随人愿。
这过了大半个月,麻烦事上门了。
这天,院中众人正在演练【通背拳】。
经过这些时日的练习,虽然招式相同,但各人拳法中已渐渐显露出不同的神韵。
有的如古松扎根,有的似流云漫卷……
“好神形!阴阳变化,吞云吐雾,纵横来去,食松子,饮露水,蔡公,没想到北大还有精通武术的大师!”
远处突然传来一声赞叹,声音如一条绷紧的丝线,从三百米外的院门口笔直传来,聚而不散,竟有几分千里传音的意味。
这是一种特殊的音,属于密宗真言。
众人收势望去,只见一位气度雍容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身后跟着三两个随从,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贵气。
钱玄同眉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