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梦春秋(2)(3 / 4)
孙云拱手致意,缓步至竹前折下一片叶。
“兄台此言如利刃剖竹,直指要害。然竹虽有节,根脉相连。而法理与平等之理,恰似竹节与竹根,看似分隔,实则共育青翠。”
此等一方幻境,竟连天尊都被置身其中!也是从此刻起,公孙云不再对白泽抱有一较高下之心,而是正襟危坐,静心倾听白泽论辩:
“法理乃众生平等之盾,非刃。若害兽屠戮无辜,依法诛之,非因“此命贵于彼命”,而因护众生共存之秩序。夫子诛少正卯,非恶其人,恶其乱礼法也。商君刑公子虔,非践踏权贵,乃正‘刑无贵贱’之纲。法若偏离平等,则如无根之竹,空有节而终枯。平等若无法理践行,则似风过竹林,留声不留痕。”
公孙云心服口服,作揖道:“晚辈受教。”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先生以竹节竹根论法理平等虽然精妙,但这一天道该如何作解?”
循声望去,众人发现是慕容逸站于一张蛛网之后。蛛网上,蚊虫挣扎,蜘蛛静伏。这一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正是平等论的致命弱点。无论白泽说得如何精妙绝伦,不解了此结,终是难以服众。
慕容逸又道:“未能与天地共鸣者,难离饱腹之欲,食五谷杂粮,猎飞禽走兽。然刍豢之属,亦在众生之列。岂以持平等道,而绝粒刍耶?万物有别,不可一概论之。愚以为,此乃天道。”
白泽欲言,梦行云以轻咳劝阻。接着,她变化出一只盛满谷粒的陶碗,撒谷引来几只鸟雀,观其啄食。她说道:“平等之道,非教人绝食成仙,而在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天尊制礼,国君杀牛须‘衅钟’,庶民捕鱼禁‘竭泽’,非否定生存之需,在于警醒勿以俗欲凌驾天道。南国礼仪之邦如此,我们北境也是如此。”
梦行云又指地上的鸟雀,说道:“雀夺粟粒,鹰捕雀雏,此乃昧兽常理。然猎户不杀母子使其延续,医者采药必留根茎续生机,此乃开智之举也。君子远庖厨,乃见其生不忍见其死之心;牧民宰羊封喉不见血,乃感恩怀德之心,不违天道也。”
天尊听其言,和颜悦色,首肯之。慕容逸见此便不再言语,行过礼后席地而坐。
本该接替二位师兄的芈旅此时犯了难,梦行云的辩词均取自他所写的农礼二书,这时候出言反驳,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另外一只脚?但在师尊和众位师兄师弟们的注视下,芈旅还是缓缓开了口:
“妖祖所言有误。夫子诛少正卯,是卯乱礼法,夫子替天行道,一恶一善。诸君可曾想过:方其行判善恶,平等与否已彰乎?恃强凌弱,乃恶行,故而以法理刑之。然强者凌弱者,已昭示众生之中有不平。君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倘若遇饥荒之年,灾民岂会考虑节制约食?人尚如此,更何况蒙昧百兽?雀食粟时,可曾问过蝼蚁饥肠?虎啖鹿时,岂会哀嚎‘感恩怀德’?”
梦行云听闻此言紧咬红唇,碍于白泽听得入神并未出声反驳,冷哼一声后回座。
芈旅拾一粟粒,又当众丢入土中,稍时,有绿苗破土而出,他说道:“若无粟谷入土之死,何来春苗破土之生?天地生万物,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众生生而不平,乃常理也。羊食草,狼食羊,人又猎狼,不正是‘不公’乎?难不成让草毒羊,羊食人?怪哉!”
白泽听闻此言竟是拍手称快,一点都不在乎是芈旅驳了他的辩词,还说道:“大仙长能有此徒,不愁衣钵难传。”
但白泽又很快平静下来,说道:“众生禀赋有异,生而不平,此乃当今之实况也。然天赋之缺,犹可后天补之。”
天尊欣然一笑,问有何补足之法。白泽答道:“分天地之气予众生,即可实现万物与天地共鸣同寿。至彼时,则无须忧饥寒之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