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指点江山(1)(3 / 5)
扶芳的气势顿时弱了几分。为了不让妹妹难堪,徐令仪主动道:“原来是扶芳妹妹,许久未见,我竟认不出来了。对了,惜芳姐姐在我临行前特别叮嘱我要给妹妹带几件礼物,妹妹不妨随我去看看?”
徐扶芳顺势下了台阶,但在走前不忘对徐令闻小声嘀咕一句姑且饶你一回。
……
礼部南院大门外,是圣京乡试的放榜地点。从早上开始,就有考生陆续聚集于此。考生多为平民,相比那些花钱走关系就能进入国子监的豪门子弟,他们都翘首以盼,能否进入国子监和参加明年春闱,就看自己是不是榜上有名。
京城的每一次放榜,深居国子监不出的赵丹青都会来到这里,看一看大魏读书人之风采。以至于他都能在周边商贩那里混个脸熟,还有了一个乌龙称号“赵不中”,但总比监生们给他的“赵烂泥”要好听。
“我说赵不中啊,你这回再不中也该放弃了吧?没有读书命就认,又不是什么丢人事儿,干点正经营生,找个水灵媳妇,不挺好的?”
赵丹青边啃着烧饼,边说:“老隋呀,照你这么说,我以后就和你一起卖烧饼,当你家的上门女婿,如何?”
卖烧饼的大叔一脸嫌弃道:“不行不行,就你这样怎么配得上我家闺女?给你一百年都不行!” 隔壁卖茶叶的小贩笑道:“大叔,人家可是在夸你呢。我看赵兄弟就不错,读书人能连续那么多年不中还能接着读,定是个大户人家。长得端正,嘴也甜,这样的女婿不多喽。”
眼看礼部南门那边有人开门,人群逐渐骚动。周围的商贩们便相视一笑,拿出铜板下注,赌今年的赵不中到底中不中。赵丹青看了看,赌他榜上有名的人还是有几个的,而且其中始终相信他的就是那个卖烧饼的老隋。吃完烧饼,赵丹青在老隋摊位上放了十板铜钱,朝南门走去,混入人群。
桂榜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位居榜首的,是一个名叫范承书的年轻人。据皇帝陛下的“小道消息”,科举难度都在有意上涨,出题更为灵活,死板对答在考官那是占不到便宜的。范承书能在考生中脱颖而出,想必是对考题有什么独到见解。
此时的京城解元郎正被三五好友簇拥着去喝酒请客,赵丹青就用一句兄台请留步叫住了他们。
“听说小兄台是此次京城解元,那在下有一问要问。” 见对方很有耐心的停步倾听,赵丹青就不卖关子高声问道:“试问兄台人妖二族敌对万年之因。”
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的范承书罕见地皱起了眉头,沉默不语,但很快就开口道:“无解之问,若说的不合兄台心意,就当小生空谈。”
赵丹青表示无妨,范承书回答道:“古书记载北境多蛮荒之地,雨露稀少,不宜农耕。我南国地大物博,沃野千里,妖兽自然觊觎。万年祸乱之因,在于土地。”
赵丹青抱拳道:“高见,高见!望小兄台明年高中,连中三元!”
范承书还礼道:“借你吉言。”
遥望那个渐渐隐没于茫茫人海的青衫男子,范承书有些惘然,此时的他绝不会想到那人是自己将来的师兄,更想不到那个无用师兄会是当今皇上的谋国之士。
大隐隐于市
挤出陆续来看榜的乌泱人潮,赵丹青虽没能得到一个令他心满意足的答案,但也知足了。这次乡试中第者,是年轻人居多,总算摆脱了永泰末年同光初年的那股腐朽风气。如今往后,不管十三州由谁做主,年轻的读书人只会越来越多。
风华正茂时,就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在返回国子监的路上,一个路人正要经过赵丹青身边时,突然低声道:“我家主子有话转告先生。叶寻已经进京,先生可愿意先去见上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