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密语(3 / 4)
p> “宋鹤卿,你写的那些弹劾徐恺之的罪状朕都看在心里。可当下国库空虚,边疆急需军饷,朕不得不重用此人。为了将来还能够重用黄涛、余兴楷这等能臣良将,朕只好让他们远离内阁,你可明白?”
“臣……明白。”
“明白就好,你想说的这些话暂时就不要说了。要不然被徐党的人逮到,朕也保不了你。” 同光又从袖中拿出三页纸来放到烛火上烧了,那是宋鹤卿写的谏言。
“为了服众,朕要把那些票给内阁看,你再重写一份吧。”
见皇上对自己如此保护,宋鹤卿重重写下“徐恺之”三个大字,同光见状又说:“鹤卿,要是心里过不去你就想想,谁会和将死之人一般见识?”
说到这里,宋鹤卿叩头谢恩道:“谢皇上指点,臣日后定当忍让慎言。若皇上要用臣锄奸,臣愿效犬马之劳。”
“行了,退下吧”
他们正要退出门外,同光又叫住文安,说:“你留下,朕还有话要和你说。”
同光又把贤妃传了进来,他对此时吓得像只鹌鹑的文安训道:“把你母妃都喊来了,还怕什么?”
文安似乎又变回了儿时那个胆小的自己,他等母妃坐下后才一点点挪回木凳。
“你搬出宫快一年多,朕觉得是时候给你找个正妻定定心了,别像你二哥那样。”说着,同光又拿出刚才还未完成的书法。文安这次看清了,上面写的都是官员侯爵女儿的名字。
贤妃边写边开口道:“安儿,这上面都是你要见的姑娘,皇上推荐了三个,皇后推了两个,母妃也给你推了一个。她们的家世,你可满意?”
文安怯声怯气道:“既然皇上皇后和母妃都觉得好,儿臣当然满意……只是儿臣不知……四哥都还未娶妻,为何就到儿臣了?”
同光和蔼地笑道:“你是要帮朕干大事的人,怎么能没个正妻?你先回去好好休息,改日朕再叫你到御花园来和她们见面。”
……
昏暗的书房内,只有文康、黄涛二人,黄涛放下门帘,文康点起烛火,这是只有他们知道的谈话。
“黄师傅,您那日为何说出如此不敬上天之言?这不正好给徐党一个把柄吗?”
黄涛叹道:“时过境迁,皇上现在不喜欢我这把老骨头咯。所以臣只好找机会先行告退,免得到时候人家嫌我占着位子不肯走。”
文康也叹道:“既然早有思退之心,告病也好,请辞也罢,为何要出此下策,授人以柄呢?您这一走,徐党是不会让那些您举荐的大臣好过的。”
“其实那话本不是臣要说的,可是为了我大魏江山,臣不得不这么说。至于我的那些学生,也该到考验他们的时候了。聪明的自会安安静静干本分事,皇上也会保他们。那些不识势的,煽风点火的,谁都保不了他们。”
黄涛看文康忧心忡忡,笑问道:“太子殿下,最近朝中多有‘旧臣见疏,新贵得势’之言论,您怎么看?”
“一派胡言。” 文康阴冷地笑道:“他们也不想想,徐家可是为我大魏当了一百三十年的官。要说旧臣,他们才是我大魏第一旧臣!不倒徐家,还能倒谁?”
黄涛又问:“太子觉得徐家何时会倒?”
文康只思考了片刻便回道:“以皇上之圣明,待到此次战火平息,国库尚有存银之际,便是徐家灭亡之时。”
“那么那些徐家举荐过的官员呢?”
文康立马答道:“若是能臣良将,皇上动手前必会多次提醒,劝他们早日回头。至于那些害群之马,轻则革职,重则极刑。”
黄涛闻之甚是欣喜,太子文康之言与皇上昨夜和他商讨的对策几乎如出一辙。若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