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迁都北京定紫禁,女真图存起险招(1 / 6)

加入书签

    …

    随着赵俣将燕京改名为“北京”,正式将之确定为大宋的新国都,并采纳张纯的建议将新的皇宫改名为“紫禁城”,大量汉人选择北上。

    他们有大宋的官员,匠人、民夫,嗅觉敏锐的商贾,为家族打前站的世家大族人员,等等。

    在这些汉人的调和下,燕云地区,已经不再是以胡人和汉儿为主,而是渐渐被真正的汉人所占领。

    当然,这对燕云地区的原住民来说并非坏事。

    大量的汉人来到北京,为这里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不说别的,仅是他们的住处,价格就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他们只要把原来的住处卖掉,就可以几世衣食无忧。

    ——新的北京城,并不是在原来的燕京城上建立的,而是在原来的燕京城以北的更广阔的一大片区域为主,原来的燕京城被囊括在其中,使其成为新的北京城的一部分。

    具体就是:

    先是工部的官员沿着燕京城的周边仔细勘察,研究地形地貌与水文地质。

    新的北京城选址至关重要,需得考虑防御、风水、交通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等诸多因素。

    他们翻阅大量古籍,参考历代都城选址的经验,最终选定了永定河冲积扇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既避免洪水威胁,又便于排水。

    此处北面背山,可作天然屏障,南面开阔,便于拓展城市空间,东西两侧又有高粱河、金水河流经过,水源充足,水运便利,实乃建都的理想之地。

    另外,作为儒家礼制下的都城,规划严格遵循“天人合一”、“皇权居中”原则:

    确定选址后,便是规划设计阶段。

    工部召集了全国最顶尖的建筑工匠与能工巧匠,绘制出详细的新的北京城与紫禁城规划蓝图。

    新的北京城的布局遵循传统的都城规制,方正对称,以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为核心,将城市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城内道路纵横交错,主干道宽阔平坦,能并行七十辆马车,次干道与小巷则将城市各个区域紧密相连。

    另外,新的北京城的建立,充分考虑到了风水,即:

    以紫禁城为核心,中轴线从永定门延伸至钟楼,所有重要建筑沿轴线对称分布,凸显皇权的“居中”与“至高无上”;

    背靠燕山,左有永定河、右有潮白河,城南有南苑,城北有钟鼓楼,形成传统风水的“四灵拱卫”格局;

    皇城包裹紫禁城,内城包裹皇城,外城护卫南部,形成“城套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