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赵佶:陛下,臣想参加科举(1 / 5)

加入书签

    …

    当赵俣得知,张纯找岳飞和陈康伯给她儿子赵樘当伴读了之后,心中浮现出了三个英文字母,‘MMP!’

    赵俣给赵寿这个太子才找了刘锜和杨沂中护驾,张纯竟然直接搬出来了赵宋王朝最能打的武将和差不多是南宋最好的宰相辅佐她儿子,这不是摆明了要让她的儿子跟太子打擂台吗?

    关键,赵俣知道张纯心里打什么鬼主意。

    不。

    应该说,在张纯给赵俣献功封和递降袭爵这个策略时,赵俣就已经知道了张纯这个臭娘们贼心不死。

    可没有办法,谁让赵俣的儿子实在太多了,不采纳张纯的计策,他也真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关键,不采纳张纯的计策,他也解不开皇子身上的枷锁。

    换而言之,张纯这是阳谋,不是阴谋,赵俣什么都知道,也必须得钻进张纯设计好的圈套里。

    当然,赵俣肯定不亏就是了。

    在这种竞争机制下,赵寿就不能是个废物。他要是一个废物,他自己都不敢当这个太子。

    只要赵寿不比他的其他兄弟差,赵俣肯定顺势将赵寿培养成最好的储君,将来等自己百年以后,把赵宋王朝安安稳稳地交到他手上。

    而要是赵寿比不过他的其他兄弟,那赵俣就找出从自己的一众儿子中杀出来的那个,也肯定能选出一位优秀的储君。

    总之,赵俣肯定不会像历史上的赵佶那样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赵桓那个大聪明,进而导致靖康之耻的发生,他自己也成为了金人的囚徒,受尽屈辱而死。

    所以,一个缺乏能力、难以服众的皇储,很可能会搞垮一个王朝,最终导致政权覆灭,像是赵桓,像是胡亥。

    也就是说,皇储的选择绝非单纯的家族继承问题,而是关乎国家存续的核心决策,其“适当性”直接决定着王朝的生死存亡。

    这由不得赵俣不慎重。

    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张纯的小心思不少,但赵俣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她的计策。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俣果然没有看错张纯,她就是一个永远都不会消停的主,只要一有机会,她绝对会搞点事出来。

    赵俣心想:“我要是长命百岁就算了,万一我哪天挺不住了,殉葬名单里肯定得有张纯,不管最后是谁继承我的皇位,哪怕是张纯的儿子。”

    就在赵俣想着,有一天自己不行了,一定要效钩弋故事之际,有人来通报:“陛下,端王求见。”

    要问谁是赵俣推行新的皇子、宗室管理制度中最受益的人,首当其冲的就是赵俣的两个兄弟赵佶和赵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