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五女穿越十二年大盘点(2 / 5)

加入书签

字,关键,她的发明太多了,用她的名字冠名的东西也是多不胜数,像麻氏纺织机、麻氏造纸法等等,她也不差这点冠名权,所以,这两样足以改变军事史的发明,就用李琳的名字冠名好了。

    李琳炮主要是仿制历史上明朝时期的红夷大炮而造出来的大炮。

    这种大炮虽然不能跟后世先进的大炮相比,但它还是有很多优点,像它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李琳炮其实就是红夷大炮的削弱版。

    ——倒不是李琳和麻晓娇造不出来更先进的大炮,而是她们想压制一下武器的发展,不然,要是被人偷学去了,可能麻烦不小。

    李琳炮有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轻型李琳炮,中型李琳炮,重型李琳炮。

    其中,哪怕是轻型李琳炮的有效射程都在一里以上,中型李琳炮的射程大概有三里,重型李琳炮的射程更是在五里以上。

    李琳炮已经不是射程还止步在以步为单位的弓弩甚至是床弩可以比的。

    李琳炮已经属于长款纺锤形前装滑膛加农炮。加上赵宋王朝开起的工业革命,使得武器制造业使用了动力机床,可以对火炮内膛进行精密加工;更标准化、精密化的各种配件、炮弹生产;连早已被李琳发明出来的改良过的黑火药加工工艺水平都有了不小的提高;火炮射击的理论与战术在李琳的引领之下也得到了新的发展。这让李琳炮的威力、射程与射速全部成为这个时代之最。

    而李琳铳实际上就是明代的火铳,准确一点说是仿鲁密铳,约重七八斤,有的六斤,约长六七尺,发射的机关在床里。捏一下就掉,火燃复起,床尾有钢刀,若敌人逼近,即可作斩马刀用。放时,前捉托手,后掖床尾,发机只捏,没瞄准时手不能动,准星和眼睛对准处稍远,初发烟起,不致熏目惊心。用药四钱,铅弹三钱。

    在寻常人看来,李琳铳发明出来,那对弓弩不是碾压性的存在吗?

    还真不是。

    熟练弓箭手每分钟可发射6-10支箭,而李琳铳装填流程复杂(需倒火药、装弹、点火、清理火门),每分钟仅能发射1-2次,实战中射速差距更明显。

    就连神臂弓每分钟都可发射2-3次,且装填流程(上弦、装箭)也比火铳更快捷,适合持久战。

    还有,弓弩发射时无火药烟雾和巨响,适合伏击或丛林作战;且不受雨天影响。而李琳铳在潮湿环境中易出现哑火。

    另外,弓箭重量轻(弓约2-3公斤,箭囊携带20-30支箭),负担轻,士兵可灵活移动;神臂弓(约3-5公斤)搭配弩箭(携带20-30支),负重较轻,也比李琳铳适合机动;李琳铳加上火药、弹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