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君子使物,不被物使(二合一)(3 / 4)
革,带著大明聂立於世间,这都是他一个人的智慧。
那接著往后呢
再往后的时代,哲人王还能做到吗
他能超越十个人的智慧,能超越一百个人的智慧,那他能超越一万个人的智慧吗
人是学习动物,西方世界的精英化和苏联的义务教育选拔人才,都是为了发展找到下一次技术爆炸的机会,而哲人王並不是。
大明从一开始就锁死了上限,那个上限名字叫“哲人王”。
成也哲人王,败也哲人王。
为了维持朱家的统治,哲人王以一己之力扛住了时代的浪潮,儘管愚民,可大明仍旧是世界三极。
但总有一天他会撑不住,这是必然能预见的。
人力有时尽啊——
要想改变这一切,唯有停止愚民,开放民智一一可这又与封建统治相悖,开民智的后果必然是改革的浪潮一一第一代第二代或许还能接受规则,第三代第四代就要打破规则了!
读了书的人最难管,他们会有自己的思考,会有自己的好恶,不再是简简单单一句敷衍就能压下来的了。
而这好恶终有一天会指向天家,指向皇权。
换句话说,哲人王守护的两个东西,在封建时代或许是同一种东西,但隨著时代的发展,两者必將相互矛盾。
要发展,就不能绝民智;要天家,就不能开民智。
生產力与生產关係永远是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东西。
在刀耕火种的时代,朝不保夕,一定要有一位“哲人王”带领民眾,在那时候大搞平权,大搞民主革命,是必然失败的,因为它违背了生產力与生產关係的规则。
在现代科技时代,还用封建王朝的方式治理,王朝必然崩塌,因为生產力高度解放,各路藩王很容易就拥兵自重,你剑利,我剑也未尝不利。
所以哲人王一直在牺牲大明以保卫王权,在它看来,大明牺牲牺牲不会倒,但朱家死了,那就是真死了。
无非一个取捨问题但就这样钝刀子割肉,一直这样下去,大明能不死吗
现实世界中大清的灭亡也绝不仅仅是几任皇帝无能,它的灭亡有著时代的必然性,推翻它的如果不是中华民国,还能是中华合眾国、中华联邦国。
大清在封建王朝里是什么是封建王朝的巔峰啊朱钦墨不是庸才,她清楚地预测到了这一点一一也就是这样下去,大明必將亡国的事实一黎诚在心底讚嘆一声,这位皇女才是真正跳脱出了时代的局限性,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天纵奇才五个皇嗣里,她大概才是最清醒的那个。
说实话,自己不如她。
不过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黎诚的政治水平一坨狗屎,还停留在之前当日本的影子皇帝阶段他也懒得搞这些,反正他文不想真当皇帝。
......
朱钦堇沉默了一阵。
朱钦墨的声音里带著几分残酷:“我並非真的忠於大哥,我只是要把大明从泥潭里拉出来。”
“云贺的死让我很意外,本来我还要麻烦些去杀他,因为我的计划里,他绝不能活。”
朱钦墨继续说,她的声音掷地有声:“如果无人愿意当继承者,那便由小镇抚司指挥使决定一人亲自捉拿登基。”
“我要先断绝了任何人登基的可能,再来料理哲人王,把它前后矛盾的行为纠正过来,就像我纠正贪腐的户部一样。”她目光流转,看向朱钦堇,朝她伸出了手:“妹妹,我不想杀你,只要你还没有登基,一切都还有机会。”
朱钦堇沉默了。
朱钦墨也沉默了。
二人就这样相对著沉默了好久好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