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春闱主考,座师与门生!(2 / 5)

加入书签

子百家、勋贵门阀们都明白——即便他们阳奉阴违,不听话。陛下手中仍有可用之人。”

想到这里,她忽然忆起昨夜江行舟谈笑风生的模样,不由莞尔:“这位江解元倒是个妙人。

若是陛下见他想来也会心生欢喜吧!”

晨风吹动她鬓边碎发,南宫婉儿加快脚步,金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南宫婉儿踏入太极殿时,殿内龙涎香袅袅。

皇帝正在龙案批阅奏章。

一道薄如蝉翼的屏风挡隔开,若隐若现。

她敛衽行礼,将白马寺“儒释论道”之事细细禀明,言语间不偏不倚,却隐晦点评了论道各方——白马寺高僧、国子监士子、解元举子,甚至诸旁观者的表现。

至于江行舟,只是提了所写三篇[镇国]诗篇。

但是,她也不敢细说,显露心迹。

帝心难测!

“嗯!”

皇帝听罢,指节轻叩御案,目光幽深,却未置一词。

“春闱将近,敕命兵部尚书唐秀金,为主考。”

“是,陛下!”

南宫婉儿微微惊讶。

离明年春闱仅剩数月,主考官之位却迟迟未定,朝中已有议论。

而今,皇帝终于有了决断——兵部尚书唐秀金。

这位唐尚书,颇为刚直,又掌兵部多年,由他主持明岁春闱,倒是个耐人寻味的选择……

午后,

南宫婉儿踏入中书省,案前已备好笔墨诏纸。

她执笔蘸墨,悬腕凝神,为陛下起草春闱主考的制敕。

笔下微顿,墨迹在纸上晕开一点。

[敕

门下:

朕闻辟门吁俊,王化之基;选士兴贤,国朝大典。明岁春闱将启,天下英才云集京邑,宜择学贯古今、文衡素著之臣,俾司考校,以光盛事。

兵部尚书唐秀金,器识宏远,词藻清华,累掌纶诰,允协朝望。可充知贡举,主试天下举子。其务精鉴拔才,至公取士,无徇私情,无负朕怀。

主者施行。

天授十五年,十月四日]

这道由中书舍人起草的诏书,皇帝朱批画敕,经门下省审覆,终至尚书省颁行。

尚书省内。

众位尚书纷纷上前,拱手道贺:“恭喜唐公!摘得春闱桃李!”

三年一度的春闱,乃是天下举子云集之时。

会试主考官之位,更是朝野瞩目的风云要职。

谁不想借此机会,选拔天下英才,栽培自己的门生亲信

若能网罗一批进士俊杰,日后朝堂之上,自可声势大涨,为拜相之路,铺就根基。

一旦错过,再等几十年,轮也未必能轮到。

三省六部的主官们,为了争夺这主考之位,早已暗中较劲多时。

谁曾想,陛下竟钦点了冷门的兵部尚书唐秀金担此重任。

“前两届是吏部和礼部!”

唐秀金激动的接过诏书,抚须一笑:“这么多年,总算轮到兵部主持一回春闱了。”

暮色渐沉,唐秀金的马车碾过洛京城的青石板路,缓缓驶离尚书省。

车帘低垂,这位新任春闱主考官闭目凝神,指尖在膝头轻叩着节拍。

虽说主考官之位是培植门生势力的绝佳机会,

主考官通过录取进士考生获得大量的派系支持,而考生通过主考官,获得步入仕途机会。

但要从万千举子中甄选出可造之才,却也并非易事。

这其中的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