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神都洛阳!京城居,大不易!(2 / 5)
,吐纳间尽是周天子的冕旒叮当。
“快看!是洛邑神都!”
最年轻的举子突然指向远方,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韩玉圭振袖而起,素白广袖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八百年来王气聚,今日终得睹天颜!”
其声清越如碎玉。
“洛邑神都,我们江南道士子来了!”
众举子纷纷击舷欢呼应和,楼船雕栏间顿时迸溅开此起彼伏的吟咏。
众人下了楼船,乘坐马车座驾待行至官道尽头,巍峨城阙忽如天门洞开。
众江南举子不约而同勒住座驾缰绳,但见十里朱墙在阳光下流转着釉色光芒,朱雀门上的铜钉竟似周鼎铭文般闪烁着远古的辉光。
他们望着那绵延十里的朱红城墙,不由心潮澎湃。腰间的文佩自鸣,与城中隐约传来的编钟之声遥相呼应。
毕竟,这里是大周京城。
神都洛京的繁华,远非江南道首府金陵可比。
——官道车马如龙,城门内外金吾卫的甲胄在阳光下闪烁寒光;
而此刻,众江南道的举子立于巍巍城下,恍若仰望天阙。
在入城的官道上,车马如流,人潮涌动。
巴蜀道的茶商驱着驮满蜀锦的骡马,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
岭南道的香料贩子挑着檀木箱,异香浮动如云;
蓟北道的皮货商人裹着貂裘,腰间弯刀映着寒光;
荆楚道、中原道的文士们则三五成群,青衫纶巾,吟诵间尽是稷下遗风。
江行舟一行举人入了城内,
东市更是喧嚣——碧眼胡姬当垆卖酒,金樽碰撞间溢出葡萄美酒;西域商人展开妖皮地毯,彩绣在阳光下灼灼生辉;乐师拨动箜篌,驼铃与羯鼓共谱异域华章。
忽闻马蹄如雷,数骑锦衣少年飞驰而过,蹴鞠在鞍间跃动,璎珞流苏扬起漫天尘香。
更有虎头环眼的蛮国使团持牒入关,狼皮大氅下腰悬宝刀,所过之处皆引路人侧目。
众人行走在官道上,忽觉手中汗湿——这煌煌神都,竟似一口煮沸的鼎,将四海风云尽数烹煮其中。
大周帝城洛阳,恢弘如天工开物,方圆数百里尽显皇都气象。
春闱会试之所,乃城央洛邑国子监——此间飞檐斗拱皆饰以玄鸟纹,门前双阙高耸入云,朱漆大门上九排金钉灼灼生辉,正是大周最高学府。
往来学子非举人即进士,青袍玉带间,俱是经天纬地之才。
皇城居中,左边是大周文庙,右边是大周国子监!
“左庙右学”之制,更显大周圣朝的煌煌礼乐。
文庙重檐歇山,七十二贤塑像肃立廊下,袅袅香烟中似闻圣贤诵经;
国子监琼楼玉宇,每日晨钟暮鼓时分,琅琅书声直上九霄。
皇城和文庙、国子监之间,以两座汉白玉虹桥相连,恰似一条文脉,将“皇、庙、学,三合一”的圣朝气象,勾勒得淋漓尽致。
此刻国子监前,各地举子正鱼贯而入。
众人抬首望见匾额上“化成天下”四个鎏金大字,他们忽觉袖中书卷微微发烫——千百年前周公制礼作乐之地,今日他们将要在此,见证自己笔墨定乾坤。
“诸兄,洛邑已至!
我要去拜访礼部徐侍郎。就此别过,待日后有缘,我等再聚,先行告辞!”
江南谢氏门阀,谢栖鹤一袭月白襕衫,拱手间腰间玉佩轻响。
这位金陵谢氏的嫡系子弟,举手投足尽是江南门阀的清贵气度。
“告辞!”
人群渐散,举子们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