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举人文位,实习官缺!(2 / 4)
从众新科举子的头顶,才气灌入。
霎时间,三百举人衣袍鼓荡,周身才气缭绕。
江行舟将举人文袍文剑放在一旁,盘坐团蒲,脊背如松,等待文庙才气灌顶。
闭目凝神间,他忽然想起这些日子在江南贡院藏书阁,查到的很多跟文位相关的渊源——
说到举人文位。
他发现,此大周世界的文位,其实远比科举制更古老,甚至在九品中正制之前便存在。
先秦之时,诸子立说,百家争鸣。
那时的圣人,不靠朝廷敕封,不需文庙灌顶,全凭自己苦修,胸中才气冲破桎梏。
儒家谓之“明德”,道家称“坐忘”,墨家言“天志”.虽名目各异,终究是殊途同归,以才气自证圣道。
——那时候的文位,自然也并非统一叫童生、秀才、举子、进士、翰林学士、殿阁大学士、文宗大儒、半圣、亚圣、圣人.。
诸子百家,各有传承!
譬如入门级的童生文位,诸子百家最早便有“道童、书童、兵童、仆童..”等,截然不同的称呼。
虽百家殊途,却同归一道——皆需以书卷养才气,以阅历筑道行。
才气、道行愈厚,则文位自升。
这条自修之道,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至今依然可以自修成圣。
然则——
自修之道,如独行崎岖蜀道。
十万人中,得一人已是侥幸。
靠自身突破文位成功者,成材率极低,显然无法满足世人的需求。
最终,诸子百家合流,开辟文道,统一道统。
朝廷立文庙,聚天下才气。并授予文位,用文庙才气直接给文士灌顶。
从此文士得享灌顶之利,突破文位,如履平地。
当然了,因为文庙每年积累的才气有限,这文位突破的名额也并非无限供应,只能优先供给给拔尖者。
江南道金陵府的文庙,每三年累积的才气进行才气灌顶,也就满足大约“三百名”新科举子突破自己文位。
若是靠自修
怕是整个江南道十府,有这实力自行突破文位,估计顶多“三人”而已,比文庙灌顶少了百倍,这太难了。
相比于科举文庙灌顶者,自修成材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科举虽难,
可一旦中举,便可以通过文庙灌顶,顺利晋升文位。
科举中举-文庙灌顶,这已经是当今大周圣朝,最快速、且成功率最高的晋升文位之法。
如果放着这条大道不走,非要自修成圣.也没人拦着。
江行舟仔细算过,自己青铜简牍积累才气、道行的速度。
理论上,
若从蒙生到、童生、秀才、举人,需要读大量的书籍来积累道行,总时间更是高达十年。
从秀才到举人所需的道行,大概需要三年。
而走科举之途,只需考中,便可借助文庙灌顶,在短短一年内,春闱破童生,夏闱跃秀才,秋闱登举人。
一年突破三境文位,快若乘鸾!
突然。
“要来了!”
江行舟衣袖无风自动,猛地睁眼,只见穹顶一道才气如瀑降下——
瞬间。
江行舟濛濛中进入心中幻境。
轰然声中,灵台骤明。
往昔种种,走马观般,在幻境中浮现:
从他出现在江阴薛国公府,蓦然苏醒狼毫蘸墨欲书写一篇旷世文章《阿房宫》失败。
后在薛
↑返回顶部↑